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跨境
電商近年來迎來了爆發期,但在旺盛的需求背后,卻是消費者對“假貨”的重重疑慮。而
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讓溯源成為可信任的標簽,破除了橫亙在跨境電商業務中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鴻溝。
多家跨境電商布局區塊鏈
進入2018年,區塊鏈漸成行業新風口,多家跨境電商開始加速布局。
日前,京東首次向外界開放了其南沙保稅倉,展示京東全球購在區塊鏈、商品溯源體系以及一體化倉配方面的進展。
京東方面表示,京東全球購是首個在全鏈條采用
區塊鏈技術溯源的跨境電商平臺。借助區塊鏈技術,每件商品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到流通、營銷等全過程的信息,都被整合寫入區塊鏈,實現精細到一物一碼的全流程正品追溯。例如,消費者在購買了匹配區塊鏈技術的商品后,將能夠查看到商品配送過程中的起運日期、起
運城市、運輸方式、入境報關單號等一系列信息。
在利用區塊鏈技術溯源的同時,京東全球購還接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商品溯源系統,凡是進入
寧波、
天津以及廣州的京東保稅倉的商品,均需經過嚴格檢驗并粘貼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印制的溯源碼。商品送達后,用戶只需手機掃描一下溯源碼,便可知道該商品的生產工廠、物流和監管等信息。
京東相關負責人稱,除涉及商業機密和國家法律法規禁止以外,京東全球購將全鏈條、全流程對外開放,隨時接受用戶、媒體和獨立社會組織的監督。目前,京東已經有數萬商品可以實現“一鍵溯源”,“我們的目標是推廣到所有的產品”。
其實,京東對區塊鏈的布局預謀已久。早在2016年,京東就全面啟動了區塊鏈技術在京東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探索與研發實踐。之后,京東更是參與組建了一系列區塊鏈合作
聯盟:2017年6月,與當時的
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等部門宣布成立了“京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2017年12月,聯合沃爾瑪、IBM、清華大學成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2018年2月,宣布加入全球區塊鏈貨運聯盟(BiTA),與包括UPS、聯邦快遞等全球貨運巨頭公司在區塊鏈領域展開合作。
作為另一大跨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自然也沒有放松對區塊鏈的追逐。
2月27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與菜鳥物流共同宣布,啟用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涵蓋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第三方檢驗等商品進口全流程。目前,天貓國際的跨境商品溯源計劃已經覆蓋了
上海、
深圳、廣州、
杭州、天津、寧波、
重慶、
福州、
鄭州等保稅口岸。
不過,與京東將區塊鏈平臺向外界全面開放不同,阿里巴巴表示,短期沒有向外界開放區塊鏈平臺的想法。菜鳥國際技術負責人唐韌說,這是“因為阿里內部的業務應用目前足夠豐富。像阿里云,早期也是在阿里內部使用,后期才向外界開放。”
除此之外,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奢侈品電商公司寺庫也傳出進軍區塊鏈消息。據悉,寺庫將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奢侈品流通過程中產生的信任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