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溯源消除“信任”難題
業界分析認為,跨境
電商之所以紛紛在
區塊鏈上進行布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打假”。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跨境電商近年來迎來了爆發期。艾媒咨詢前段時間發布的《2017-2018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跨境電商2017年整體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的交易規模有望增至9萬億元。
然而,跨境電商的“假貨”問題卻備受詬病。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內跨境電商消費者的投訴占到了投訴總量的12.98%,同比增長1.37%,其中貨源難保障、物流貓膩多、快遞信息被修改等成為消費者在“海淘”過程中難以打消的顧慮。
同時,消費者對正品、質保、運輸時效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來自京東的大數據顯示,全球購用戶對商品評價與促銷的敏感度高于其他選項,而從化妝品、保健品、奶粉、紙尿褲等全球購重點品類的評價關鍵詞可以看出,全球購用戶對商品的品質及使用效果十分關注,“是正品”、“質量有保證”、“值得推薦”等商品評價均排名前列。
一邊是旺盛的需求,一邊卻是消費者對“假貨”的畏懼,有沒有一種既靠譜又便捷的解決方法消除消費者的疑慮?區塊鏈或許正是最好的選擇。
按照定義,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而對跨境電商來說,區塊鏈實際上是用技術方法來解決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信任問題。
區塊鏈技術可以將商品的所有相關信息打包,以明文或者密文自動廣播的方式發送到整個系統中。
據介紹,區塊鏈的分布式特點使得鏈上的每個節點都能保留完整的賬本,單個節點試圖對交易數據進行修改的操作,不會改變網絡中其他節點的賬本內容。同時,區塊鏈后續驗證的鏈式結構使后來寫入的區塊依次不斷強化了前面區塊的內容,進一步增強了不可篡改性,因此產品賣出方的貨物生產和流轉信息會受到平臺相關節點的驗證和確認,從而解決了跨境交易的誠信問題。
比如,在產品源頭真偽的問題上,可以利用品牌商資質進行源頭保障,利用區塊鏈技術和
物聯網技術打通品牌商、物流、政府、檢測機構之間的信息追溯屏障,對商品原材料的采買、生產、流通、營銷等全過程的信息進行整合和追溯,從而跨越了橫亙在跨境電商業務中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鴻溝。
對此,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說,“有了區塊鏈技術,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供應商是誰,還能知道雞蛋來自哪個農場,甚至知道是哪只雞下的蛋。”這一通俗的描述也道破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跨境電商的本質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