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的創新應用。
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深圳在數字貨幣創新研究中的地位。從1979年至今,深圳從小漁村到經濟特區,再到粵港澳大灣區一員,如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其每一輪發展,均由多項主要著力點共同推進。此次數字貨幣研究及移動支付的創新應用也被納入本輪發展的規劃之中,成為深圳新階段發展的目標與動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上半年20城金融業GDP數據發現: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規模、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兩項指標,深圳均位于第三位,僅次于京滬兩地。
深圳2018年GDP更是突破2.4萬億元,全國排名第三,并高出香港221億元左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從近年深圳的發展形勢來看,不難理解“先行示范區”為什么是這座城。
可若要真正理解深圳與數字貨幣的結合點,還要回歸到《意見》提出的整體發展戰略中。
數字貨幣研究歸于現代產業體系 并立于其中
支持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創新應用的意見,歸屬于“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之下。
除此之外,從國務院發布的《意見》可知,這一發展目標還包含幾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
《意見》首先指出的是,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落點落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制造業,也就是一定程度上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互鏈脈搏觀察《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在現代產業中,服務業增加值第一;先進制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位列第二。該領域的產業發展較為領先,自然也就處于較為重要的規劃地位。
其次是監管,“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試點,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均是對現代產業體系的監管形式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而今年,在該體系之下的區塊鏈領域也恰在施行市場準入與監管機制,網信辦于2月份開始施行《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企業備案。互鏈脈搏統計,在第一批公布的197個備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主體中,有37家企業是深圳的,數量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
其后《意見》還提出,積極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其中,智能經濟是以智能機和信息網絡為基礎、平臺和工具的智慧經濟,具體而言包括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
除此之外,《意見》還表示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包含了實體經濟、監管、資本、科技創新、人民幣國際化等多個方面。而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的創新應用,正是與以上幾項同處于重要發展位置。
不僅如此,它還與之相互關聯:數字貨幣研究的目的是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創新支付體系;過程中則需市場監管機制的配合,正如上文中所述的區塊鏈信息備案;此外數字貨幣的發展將會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跨境金融的發展。幾方面相互交錯、相互配合,共同構成并推動深圳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