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現代產業體系其他構成部分的相互配合之下,深圳所研數字貨幣未來的發展模式也備受關注。
其實早在2016年12月,首屆“中國深圳FinTech (金融科技) 峰會”上,深圳市便宣布成立全國首個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及研究院。這是繼央行宣布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之后,國內首個地方城市從國家金融創新開放、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戰略高度,發起成立的金融科技聯盟和研究院。深圳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可謂是有著先發優勢。
互鏈脈搏觀察,提出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的《意見》是國務院于8月9號正式發布;而就在發布后的次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金融四十人論壇上,介紹了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實踐。
作為國家數字貨幣的試點項目,深圳在此前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數字貨幣相關研究,應是與央行數字貨幣遵循同樣的架構。互鏈脈搏曾統計央行多位前、現任領導的言論及著述,勾勒央行數字貨幣的輪廓。
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是現金一定程度上的替代,主要的應用場景為零售場景。深圳對于數字貨幣的研究同樣如此,但就目前而言,將數字貨幣應用于零售領域尚早,當前首要的應用方向或是跨境支付領域。畢竟Facebook的Libra已開始強勢進軍跨境支付領域,而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恰需跨境支付這一窗口。
同時,央行數字貨幣采用雙層運營體系,“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代理投放的商業機構)”的模式。深圳若以此模式開展數字貨幣的研究活動,或將給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帶來全面升維式的發展支持。而深圳本土銀行機構中,有國有資本參與的、具備相應技術實力的是國企招商銀行,以及國有參股企業平安銀行。
互鏈脈搏觀察,招商銀行在2017年時便率先實現了區塊鏈跨境支付業務。并曾在2018年年報中提及區塊鏈相關業務的發展: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參與由央行牽頭搭建的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建設,落地同業首筆多級應收賬款轉讓融資業務;攜手建筑產業龍頭企業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產業互聯網協作平臺。
平安銀行也在2019年半年度報告中,多次提及發展區塊鏈等領域,并指出,要不斷豐富區塊鏈應用場景,為供應鏈金融、電子政務、扶貧等業務領域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不僅如此,平安銀行還背靠平安集團強大的技術實力,互鏈脈搏統計,截至7月份,平安自研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平安壹賬鏈FiMAX已有7項應用落地,僅次于螞蟻區塊鏈、迅雷鏈。
因而,在“對M0替代、雙層運營體系”的模式下,跨境支付或是深圳發展數字貨幣的主要落地領域;招商銀行及平安銀行最有可能成為深圳試點數字貨幣的關鍵節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