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曉明,股權融資研究專家,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被業界贊譽為“新三板教父”,對新三板、場外市場、科技金融有著獨到的見解及深入的理論研究。2017年開始,他重點關注區塊鏈技術,提出了很多新觀點,是鏈改的首倡者。
什么是SPT
從去年到今年,我研究的重點在區塊鏈。最初關注區塊鏈是因為新三板沒有流動性問題。沒有流動性就沒有交易,沒有交易就沒有解決定價問題,沒有定價就導致新三板的融資功能包括并購功能難以發揮。我發現區塊鏈包括數字交易所的交易相對是比較放開的,就想著能不能在區塊鏈領域里面找到一些辦法,能夠幫助來新三板解決流動性的問題。去年從美國開始興起的STO很火,STO解決ico帶來的大量空氣幣問題。美國做STO有一定的合理性,但STO在中國不一定完全合適,所以我就提出SPT的概念,“S”是“Security”,就是把股票映射成token去交易。
公司將已有的股票轉為Token,把已有的股份映射成Token,以Token的形式去交易,間接實現了股份的交易,解決了交易的問題,后面再解決融資的問題。
當然,任何一個新產品要落地都會有相當的難度,SPT也不例外。SPT最大的難度一是在于合規,只有在合規的前提下,才能去談落地的可能性。其次才是市場的風險。
研究區塊鏈一年后,我發現區塊鏈的作用比原本想象得還要大,對解決新三板的問題有嘗試的空間。
我們國家提倡是無幣區塊鏈,去年6月市場都在提“幣改”,我認為“幣改”這個概念容易引起爭議,我就提出“鏈改”概念。“股改”就是讓企業上市,IPO,以股權融資為核心的資源整合。“鏈改”的含義是在股改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把證券市場培養的好企業,把它組成上下游的產業鏈。
區塊鏈最早是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分散的平等主體之間如何形成共識的問題。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之間的整合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因為企業都是平等主體,不是上下級關系,甚至它們之間沒有直接的股權關系。鏈改就是用區塊鏈的方式把上下游企業整合起來,解決他們的信息溝通問題,解決共識問題。在此基礎之上,發行類似于STO的行業幣。
我一直認為區塊鏈融資最好的應用場景既不是發行貨幣,也不是公司的股票。因為貨幣是跟政府主權聯系在一起,股票也已經有400年的歷史了,再發一個STO跟股票大同小異,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而是中間狀態,這就是上下游產業鏈,通過區塊鏈來打造產業鏈,同時發行一個使用于上下游產業之間原材料采購、供貨支付的內部使用的貨幣,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內部支票,就是行業幣。
行業幣的基本邏輯類似股票,就是上下游的企業共同成立一個基金,上下游的企業按收入或者利潤的一定比例向基金來交管理費。這個基金就有收入了,像上市公司有收入一樣。有收入,有利潤,就可以支撐Token的價值。可以把它理解為上下游產業鏈共同打造的STO,或一個特殊的股票。
這個幣的波動類似于股票,通常來說股票的價值它是錨定單個公司,而這里的行業幣是取決于多個公司。業績做得很好,幣的價值就提升了。比如下游的一些企業,采購的成本如果用幣的個數來算,就更低了。
舉冶金行業的例子來講一講行業幣,冶金行業上游是礦山,中游是鋼鐵廠、下游是汽車等用建材的廠。礦山提供礦石,鋼鐵廠將礦石去提煉成鋼,汽車制造商將鋼買去制造汽車,打造的行業幣就命名為冶金幣。
在上中下游的每個環節中選出兩三家比較好的企業,假如這幾家上下游企業加起來年收入1000億,這幾家企業再一起設立一個基金會,并按照企業年收入的3%向這個基金交管理費用,這個基金會就有30億的管理費。
如果基金會發行100億的Token,每個Token的收益類似于EPS,Token的收益就是3毛。這個Token將來上市交易后也有市盈率,像股票市盈率一樣,正常的市盈率比如20倍。每個Token原本3毛錢的利潤,交易起來以后它的價格可能就是6塊錢左右。
上下游的企業按照貢獻來分這個100個億的Token。比如其中某一個鋼廠按照它的貢獻,它分得了10個億的Token,那么它就有價值60個億的Token。它向礦山采購礦石的時候,以前采購1000萬的礦石,要向礦石支付1000萬的法幣,現在可以向礦石支付價值1000萬的Token,那就是大概167萬個Token。
更行業幣嚴格說來可以把它理解為行業股,它的價值形成邏輯是類似于股票的。那為什么就不直接用股票來解決,非要用行業幣呢?因為有些企業沒有上市,股票登記、結算的公司很麻煩,沒有這靈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