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中可以找到答案,縱觀區塊鏈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把它初步分為三個階段:
區塊鏈1.0時代的標志是
btc等
數字貨幣的誕生,數字貨幣的買賣是人們參與區塊鏈的主要方式,講求投資回報率為王。
區塊鏈2.0時代的標志是在區塊鏈上實現了智能合約,
以太坊的誕生,允許別人在以太坊塊鏈上支持大家編寫智能合約,開發DAPP應用。
區塊鏈3.0時代的標志是
token的出現,帶來了傳統商業模式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從
金融領域走向了實體經濟,開始在各行尋求應用落地,并在不久的將來有望進入通證(Token)經濟時代!
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
區塊鏈技術它作為
比特幣網絡的底層技術被人熟知,并不是因為技術本身,而是因為比特幣在金融價值上的實現,讓人意識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意義所在。在某種程度上,比特幣可以被視為第一個成功落地的“通證經濟”模型。
“通證”和“區塊鏈”其實是可以獨立存在的。
沒有“通證”激勵的”區塊鏈“,其實就是個分布存儲數據庫,難以形成大規模協作;
沒有“區塊鏈”支撐的“通證”,就不能實現權益的快速流動和交換,也缺乏共識和信任。
所以,它們兩個是毫無疑問的最佳拍檔。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