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的原意是“令牌、信令”,是一個
區塊鏈生態里的一種權益證明。有很多人誤以為Token就是代幣,我覺得這樣翻譯其實嚴重限制了它背后的價值。
因為翻譯成代幣,那么它就只能充當貨幣屬性,大家都知道貨幣是穩定的,也沒有升職的空間,而且貨幣是沒有合同的屬性的,只能夠購買產品和服務。而Token更多體現的是資產或權益的屬性,token的比較準確的翻譯應該叫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簡稱通證!
Token是
區塊鏈技術最巧妙的實踐,是人類社會與機器智能網絡交互的最重要的協議和數據載體:人類社會的商業場景,必須轉化為區塊鏈層面的數據和價值,來驅動計算機執行。
Token不僅僅是一串字符,更是鏟平人類社會結構的最效率的工具。在人類的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的變遷過程中,我們最終要經歷一個痛苦的變化過程,經歷一個看破謊言、戳穿虛偽、碾平組織結構的巨大的歷史進程。
Token的本質,是
金融權利的被技術穿透,技術進步帶來的天賦人權,每一個碳生物和機器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類都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做背書發行Token,來募集生產資料(幣,或者等值算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被任何人類社會組織結構剝削和脅迫而使用法幣,所有的價值,應該都是基于人和人、人和機器、機器和機器之間形成的共識,通過算法予以確認。
拋開
比特幣不談,今天的我們,絕不能低估了比特幣及Token(代幣/通證)的歷史意義,對于人類的進步而言,這是史詩級的變化。
首先,我們第一次擺脫了『債』的體系,以『Token』來計量無形生產資料。這是5000年來第一次。
其次,Token是加密的,政府無法監管、無法剝奪、無法控制,100%避稅,穿透了所有金融監管和法律體系,讓金融牌照廢紙化,是首個超越暴力控制的產權模式
最后,Token天然是去中心化的、動態的,是認同的一種標志。隨著核心生產資料從土地、礦產和
能源,變成算力、智力和數據,勞動者、企業主的話語權越來越強,人才和智力是無法接受法幣剝削的,只能撮合,交換,達成共識。
可能講“通證”還是比較晦澀,那么我舉個例子來類比下,相信很多人對于武俠小說里的令牌絕不陌生,令牌在武俠小說里最主要的作用是俠士身份與權力的象征,如圣火令、賞罰令、追殺令等,是大俠們行使權利或出入各種重要場合的通行證,那么區塊鏈里的通證同樣也是持有人身份和權益的證明,持有通證可以在各種鏈中使用并享受權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