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從運營角度
中本聰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維基百科開始接受
比特幣的捐贈,用中本聰自己的話說:
維基百科捅了馬蜂窩,現在一大群馬蜂向我們飛來,如果我們能在其他場合能夠得到這樣關注就好了。
為什么維基百科接受比特幣捐贈之后中本聰要消失呢?一方面這個時候比特幣已經開發的比較成熟了,也有了第一批的種子用戶在正常使用,更重要的是當比特幣維基百科接受比特幣支付之后,會使得美國政府開始把注意力發展而放到比特幣上,對比特幣形成很強大的絞殺作用,甚至中本聰 的個人安全也會得不到保證,所以才會選擇這個時候離開。
也就是說,對于比特幣這種能對政府權力形成極大影響的產品而言,在項目沒有成熟之前引起過多的關注并不是好事,所以融資用于宣傳就不用想了。
B、從技術角度
上面我們是從運營宣傳上討論比特幣適不適合融資,那么從技術角度來說,如果比特幣有融資,組個開發團隊,會不會比特幣開發的更快,節約更多的時間呢?
目前的數據顯示,最原始版比特幣客戶端,即由中本聰發布的第一版源碼,該客戶端包括大約16000行代碼,我不是編程專業的,但是據說16000行代碼只能算是小項目。
而且,雖然比特幣的產生花費了中本聰很大的心血,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
編寫代碼的過程并不是很復雜,最困難的事情在于設計和思考。
為了設計出比特幣的原型,中本聰花了很長時間積累,他既需要有足夠多的計算機知識,也要有足夠多的密碼學知識,還要有貨幣、宏觀經濟、博弈論這些方面的知識。而且他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之前已經有一代一代的人開發出了很多電子貨幣的原型,雖然最終失敗,但是為他提出了比如POW等很多可行的理論支持。
思想這個東西,是別人無法代勞的,你就是組N個技術團隊,可能也無法讓比特幣的產生提前一天。
C、比特幣本身就是錢
除了運營和技術上的問題,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問題:比特幣本身就是錢,那你還要怎么個融資法?
既然你本身就是錢,如果你還需要借助法幣發展,那么別人會質疑比特幣存在的意義在哪?
這個問題并非比特幣所獨有,現在有很多項目,打著
數字貨幣的旗號來進行融資,他們也需要思考這個問題。另外一方面,很多項目代幣由于流動性好,生態豐富,使用范圍廣,實際上也在某種程度上有著貨幣的屬性,那么你們真的適合融資嗎?這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