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證明機制 (比如
以太坊的 Casper FFG) 依賴于由一組驗證者進行的基于抵押加權的投票,以此來決定何時在主鏈上對特定的區塊系列進行敲定。也就是說,網絡中的節點有一個內置的協議,如果滿足某些條件,則該協議會在主鏈達成共識的時間到來之前忽視這些區塊。通常,這個投票的閾值是符合拜占庭容錯 (BFT) 的,從而確保至少有2/3的驗證者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了投票,以此作為安全措施。
在基于權益證明的模式中存在“確定性檢查點 (finality checkpoints)”,在網絡運行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新加入進來的節點只需要從最近被敲定的檢查點開始驗證賬本的狀態即可,無需從第一個檢查點開始驗證。
也就是說,如果權益證明協議規定了每1,000個區塊生成 (其中每個區塊都獲得了足夠的投票數) 就設置一個檢查點,這些區塊中的交易就無法再被逆轉了,那么新節點只需要接受從這個檢查點開始的賬本“真相”即可,沒有必要關注之前的其他區塊。這種情況下,對全局狀態的驗證變得主觀多于客觀。事實上,Vitalik Buterin 將權益證明的這種性質稱為弱主觀性 (weak subjectivity),見下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