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人類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繪制完成,耗時13年,耗資38億美元;
2007年,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草圖完成,耗時數月,耗資300萬美元;
2016年,個人完成一次全基因組測序只需數周,花費600美元,花費約70美元,可獲取部分基因組報告。
這是科技賦能醫療、降低成本最直觀的體現。如今,機構可以低成本地獲取更多醫療數據,不過,數據只有流通,才真正有價值。
醫療是一個典型的多中心場景,沒有一家機構能擁有所有數據。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組合,為數據共享提供了解決方案。IBM報告認為,2020年,全球將有56%的醫療機構投資
區塊鏈技術。
然而,數據共享的推進并不順利,其難點不在于技術,更多在于監管與行業共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