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開放與融合的區域制度創新之路
由于存在社會文化、法律法規、市場發達程度等各方面差異,粵港澳大灣區區域融合發展的復雜性要遠超其他國際灣區。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核心就在于要在“一國兩制三關稅”框架下克服區域行政壁壘與跨境分隔、探索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道路,這需要加強區域溝通協調、全面推進粵港澳三地互利合作。目前粵港澳三地在基礎設施方面已實現互聯互通,但在決策與協調機制方面還需要加強融合,保障粵港澳三地人員、資金、物流、技術以及信息的高效流動。具體來說,可通過推動貿易便利化、搭建新型合作平臺、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等方法推進灣區城市群的深度融合。
2.發揮產業協同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大灣區作為世界制造中心擁有世界級的制造業體系和硬件設施。在以創新經濟驅動、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帶動下,大灣區未來應有效利用現有的制造業優勢,一方面向高端產業鏈轉移,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展
金融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經濟。具體來說,
深圳將繼續發揮創新中心的龍頭帶動作用,隨著
人工智能、大數據、
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制造業將會借助于新技術的滲透作用進一步轉型升級,過去東莞、佛山等制造業中心目前正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此外,生物制藥已成為灣區一些城市支柱型產業。如深圳從2009年開始就重點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高新生物醫藥企業已具備世界級專業技術水平。廣州也積極布局生物制藥產業發展,一些大型生物制藥研發中心及生產中心已選擇落戶廣州。
香港將利用其科研、金融服務平臺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
澳門則具有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潛力,將帶動周邊地區第三產業發展。目前,圍繞區域內核心城市構建的特色產業鏈逐漸形成,中心城市對外輻射以及經濟集聚能力都較強,但中心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結還處于相對較弱階段。在未來區域經濟規劃中要充分發揮城市產業特色,根據城市產業空間格局以及相互聯結特點構建不同的產業經濟帶,實現產業布局合理分工,帶動大灣區產業集群聯動發展。
3.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加強創新網絡建設
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今后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憑借著發達的外貿經濟、活躍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大灣區創新綜合能力在近幾年有了質的飛躍,綜合創新能力處在全國領先水平。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企業創新能力、科研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能力等。區域內部核心城市深圳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創新中心,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除了眾多國際級創新巨頭,深圳也成為創新型獨角獸企業聚集地。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新興行業,為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除了自身創新優勢外,深圳與香港的創新交流與互動也逐漸加強。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地區創新能力超越舊金山、巴黎、倫敦等國際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第二。香港作為國際重要的商貿平臺及科技交易中心,將會為大灣區其他城市提供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平臺與國際金融等服務,而香港自身科技創新的發展也將會越來越依賴于內地市場與區域創新網絡。除了深港創新樞紐外,“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計劃延長至香港、澳門。創新走廊將會充分發揮廣州科研資源和人才儲備優勢、東莞制造業基礎、深圳企業應用創新能力,再結合港澳地區國際化創新資源,這一創新集群將會發展成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造中心的主要載體。
創新離不開人員、資源、市場、政策等創新生態環境支持,大灣區創新網絡要圍繞區域產業鏈需求構建,從源頭創新到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建立起完善的創新鏈條,通過協作機制做到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創新引領區域產業升級。除了產業創新層面外,大灣區要發展成為全球創新中心還需要積極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政策激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創新孵化加速器以及優化創新流程,為企業與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4.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除了經濟發展機會外,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隨著粵港澳三地城際交通網絡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也逐步形成。除了基礎設施等硬件條件外,大灣區各城市在住房、教育、醫療等生活設施與服務方面的不斷完善也將大大提升大灣區城市競爭力。
當前城市化進程發生革命性變化,發展“智慧城市”成為各地區政府城市建設和規劃的主要目標。借助科技創新力量對城市空間進行數字化改造,大灣區眾多城市已成為全國建設智慧城市典范。通過城市間技術與基礎設施的融合,大灣區將會打造成為一個智能互聯、城市功能高效運轉的“大型智慧城市群”,
此外,大灣區產業發展需要兼顧環境保護需求,通過產業升級和區域協作發展減少環境污染,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家園。
5.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將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經濟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具備世界一流城市群雛形。作為我國對外貿易最活躍地區以及最具國際視野的平臺,粵港澳大灣區一直以來都是引領我國開放型經濟的主要力量。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大灣區要配合國家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大灣區在“一帶一路”的樞紐作用。粵港澳三地需要深度合作,攜手“走出去”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完善對外開放合作平臺,通過產業升級積極邁向國際分工體系高端,將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經濟平臺。
(執筆: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 蔡松鋒 肖敬亮 文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