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概況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共識算法及該
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支持和雙重代幣體系。
共識算法
Libra將在其原生區塊鏈Libra Blockchain上運行。該區塊鏈由POS(權益證明)算法提供支持,節點由地理位置高度分散且技術要求極高的
聯盟參與者運行。
這些節點將依賴新的共識算法,即 拜占庭容錯(BFT)。這種被稱為LibraBFT的共識算法是HotStuff框架 的一個變體,后者于2018年由VMware Research的 Maofan Yin和 Dahlia Malkhi發布。該框架可能允許未來與BFT共識算法支持的其他區塊鏈進行互操作,例如基于Tendermint的區塊鏈(如:
幣安鏈)。
我們之前對摩根大通創建的許可型區塊鏈Quorum進行過深入探討,這是一家傳統(非加密資產)公司采取的另一項大型加密資產計劃。下表展示了摩根幣/Quorum和Libra/Libra Network之間的異同。
表1——摩根大通的Quorum與Facebook的Libra對比
智能合約及語言
智能合約將以為Libra區塊鏈創建的編程語言Move來編寫
根據語言白皮書,Move是一種“用來實施定制交易和智能合約的可執行字節碼語言”。
許可型的區塊鏈的特點之一,就是這種在網絡上運行預批準的“開箱即用”智能合約。然而,這種智能合約將是唯一能夠在網絡上線之時得以執行的合約。盡管這種設置從一開始就為采用該區塊鏈的公司和個人在預計可能使用的功能方面帶來局限性,但這種局限同樣也降低了鏈上發生錯誤的可能性,例如
以太坊Parity錢包事件 ,因為這種設置唯一允許的功能就是聯盟和開源社區進行同行評審。
如想嘗試Libra測試網,并閱讀更多文件,開發者可訪問 Libra 開發者門戶。
此外,對于高達100個參與方的聯盟,用例數量、需求以及想要預創建的意愿會非常復雜,因為企業參與者所需的必要智能合約和工具可以直接從聯盟本身獲得和查詢。
雙重代幣體系
正如在MakerDao的MKR(治理代幣)和DAI (穩定幣)體系及加密資產行業的其他雙重代幣體系一樣,Libra也會有治理代幣,稱之為Libra投資代幣(LIT),它將允許人們參與到其網絡治理之中。這種代幣的價值來源于參與治理的價值,或者向網絡維護者支付的任何潛在收入或獎勵,而且和支付代幣的日常價值隔離開來。治理代幣的價值取決于聯盟提供的支付代幣的使用時間和實用價值。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非盈利組織、非政府組織及其他以影響力為導向的組織可能會參與到治理之中,而無需持有最低價值1000萬美元的LIT。由于有許多“影響力導向”的組織在開展國際支付和交易,Libra降低此類機構的進入門檻,可能會對促進該代幣的采用產生重大的激勵作用。目前3家大型社會影響力組織——Kiva、Mercy Corps、世界婦女銀行已經正式宣布參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對于常規、非以影響力為導向的實體來說,必須要明確這一參與門檻是以美元衡量還是以在總網絡中的持有百分比(即,假設最多有100位驗證者,則該比例為1%)來衡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