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前往大渡河甘孜州康定市流域,出姑咱鎮往丹巴縣方向,中國大唐下屬金康水電站,兩側立起黑色的鋼架房,小武看了一眼便斷定是“礦場”。
金康水電站的門衛介紹,這些確實是“挖礦”的廠房,修建于2017年,2018年投入使用,與電站是獨立運行的,“廠房是外面的公司自己修的,土地也是他們自己平整的。”
最矮的廠房在大渡河河堤上,離河面僅數米,有新建的
水泥圍墻與電站的辦公用房隔離,與發電站一墻之隔的變壓器機組連接廠房。
從金康電站后面的長河壩電站隧道進入,河邊另有4棟3層的廠房。守住隧道入口的保安介紹,這里的廠房已經開始“挖礦”,守廠房的人可以將外面的“客戶”接進去參觀。
進入廠房,電站發電排放的水霧飄進來,工作人員戲稱:“這是天然冷卻水淋。”
“礦場”里樓房的墻上裝著一個個高速運轉的大風扇,廠房內風扇前擺著密密麻麻的礦機,一些空置的機位前,多名工人正在忙著安裝機器。
工作人員介紹,廠房由
湖南株洲的企業投資修建,里面已經擺放3萬多臺礦機,全部放滿有5萬多臺,“我們只接收S9以上的機型,電價跟公司負責人談。”
小武說,S9礦機是目前較新的礦機,特點是運算速度更快。根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礦場”一年的耗電量超過5億度,“根據業內行情,電價應該是2角8分左右,不會高于3角。”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礦機來自全國各地,多為
四川、湖南、
江蘇、
深圳等地,機主將自己的礦機托管在“礦場”,他們繳納完電費、機位費、保證金等,就等著出幣。
“豐水期,礦機就陸續回到四川。”小武說,“挖礦”像候鳥一樣,冬天遷往
內蒙古、
新疆,夏天回到電價更低的四川、
云南。
一位“礦場主”透露,因為與電站供電協議簽署較慢,修建廠房無法先走環評和報建程序,“這在大渡河流域十分普遍,修好之后想辦法補手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