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此次危機暴露了宏觀經濟的理論問題——缺乏一個有效體系對貨幣
金融進行分析,導致宏觀經濟學的銀行與貨幣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
然而在經濟學家Godley的分析中,貨幣金融中存量以及流通量的關系備受重視。其觀點被歸納為存量流通量一致性模型。后來在引入過程理性、歷史時間、銀行與貨幣這些關鍵性作用之后,存量流通量一致性模型能夠更好地避免出現對宏觀經濟缺點問題的考量,同時提升了貨幣金融的重要性。
基于存量流通量一致性模型,
比特幣經濟學家Saifedean Ammous推導出“SF比”(存量/流通量),借此說明為何黃金比銅、鐵等金屬價值更高,也進一步解釋了為何比特幣價格將越來越高——因為不管黃金還是比特幣,它們都有很高的SF比。
“任何消費品,只要產量加倍,存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產品價格暴跌,持有者利益也會因此受損。但對黃金來說,因為供應量非常少,產量增加對它的價格影響微乎其微,對存量的影響也非常有限。”
由于持續低的供應量,黃金在人類貨幣歷史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高“SF比”也讓黃金成為價格變化最小的物品。
目前常見金屬中,黃金“SF比”最高,達到62。這意味著需要62年挖掘才能達到目前黃金儲備量。白銀的SF值為22,位列第二。極高的SF值也讓它們成為重要的貨幣等價物。
反觀比特幣,2017年市場流通的存量比特幣大約是新挖出比特幣的25倍,“SF比”不到黃金一半,因此目前比特幣價格仍然存在很大波動性。但2022年左右,比特幣的“SF比”將超過黃金,屆時比特幣的價格會比黃金更穩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