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巴比特自組織研究報告》的觀點,“
區塊鏈網絡是自組織,自組織是一種以自我意志運轉的組織形式,它奉行自下而上的權力邏輯,能夠激發組織內個體的積極性。人類社會自組織是層級制度和市場之外的第三種組織形式,它以信任為基礎,可以降低組織內部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足具成本優勢。但由于激勵機制的設定和接近直接民主的治理形式,物理世界中的人類社會自組織在空間和人口規模方面存在瓶頸。區塊鏈自組織是一種創新的組織形式,它能突破物理世界自組織的空間和人口規模限制,調動更大范圍的人類協作。”
區塊鏈網絡需要技術的競賽,也需要運營的高效。短期看,取決于技術和運營,長期看,取決于治理的高明和富有成效。如同短跑時,需要的爆發力,可是區塊鏈網絡面對的長途跋涉的馬拉松,需要的更是持久的耐力和自適應。核心關鍵詞是自治,一個健康安全而持久的區塊鏈網絡必然是能夠自我療傷,自我痊愈,有著高效的自我拯救和革新機制,這是體系里內嵌的基因。
在這里,引用治理實踐先行者Nebulas的術語,“自治元網絡,協作的未來”,自治元網絡,是星云鏈最終的演化形態,聚焦鏈上復雜數據和交互,面向復雜協作關系,致力于實現自治元網絡,帶來全新的共識激勵機制和升級能力,讓每個人從去中心協作中公平獲益。其采取星云三會的做法,都是致力實現結構平衡,社區治理有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治理的利器便是融入一體的經濟激勵體系,這是調動人性私欲的不二法門。治理的前景影響因素,除了共識機制的選擇,便是經濟激勵體系的設計。經濟激勵體系中,通證的分配比例、預發、增發模式極其重要。
一個預發量比重很大,且大部持有在創始團隊手中的區塊鏈網絡,先天性便營養不良,后續的矛盾估計很難妥善解決。創立嚴格意義上的區塊鏈網絡是一個公地事業,精神和身體的嚴重背離,會讓社區的治理難以為繼,相反,持幣量盡量分散,鮮有貧富嚴重不均的區塊鏈網絡,往往贏得了一個開局的勝利。前者,走著走著走成了孤家寡人,后者走著走著引領著眾人。古語: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用公司的思維來創辦區塊鏈網絡,麻煩不斷,用公司的思維只能去做節點,因為節點原本就是一個私欲的個體。用這個標準來衡量,目前很多的區塊鏈網絡都是不合格的,想必在不遠的未來,將會出現一次大面積的洗牌。注意,這是投資者的重大機會。
比特幣之所以能生長成為一個龐大的
金融帝國,其創始人中本聰,如果看成是一個人的話,毫無利己之心,致力于無我,成就了大我,也締造了比特神教。
創始團隊的所做所為,在創立之初,便為該區塊鏈網絡輸入了社區文化的基因,并直接影響著未來的發展。莊子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區塊鏈網絡的命運與技術有關,但是最終還是掌握在治理這張牌上。區塊鏈網絡的內功修為集中體現在治理的機制設計和執行能力上。治理對于區塊鏈網絡,如同人的自律和自省,哪怕身強體壯,哪怕權勢熏天,缺少這一點,只能遺憾地最終走向覆滅的結局,相反,具備這一點,會存在由弱變強,從小變大的可能。
治理的關鍵難點,在風青萍看來,一方面是追求社區民主的普惠,陽光雨露均沾,人人是人大代表,個個是政協委員,每個人都具備參政議政的資格和機會;一方面是追求社區成員參與治理的活躍性,而不是一個人的狂歡。現實生活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人都有選舉權,可是往往很多人連自己選的人是誰都不知情。總而言之,既要創造權利足夠下放的格局,也要確保眾生參與治理的高效。實現這個目標,既要共識機制的頂層設計,也要經濟激勵體系的完美執行,既要治理舉措的高效落地,也要順勢而變的自我進化。“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這個過程中,為了追求奧地利純粹的自由主義,也必然需要區塊鏈的凱恩斯主義的植入。凱恩斯們只是手段,哈耶克才是目標。過程的進展中,如何做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是需要全身心投入,全過程堅持的。
用治理的這個標準,評判很多項目,高下立見,命運可期。
作為投資者,了解區塊鏈行業的技術進程,審視區塊鏈網絡的共識機制,觀察其經濟激勵體系的合理性和先進性,決不能忘了其治理的頂層設計模式。治理模式對于一個
區塊鏈項目的最終命運走向,緊密聯系,治理的有效踐行,更是關乎其生死存亡的大事。
不論哪種區塊鏈網絡,治理課題都是其需要慎重選擇,善始善終的殊途同歸的選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