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生態環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包括關愛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減少污染產生、呵護自然生態、參加環保實踐、參與環境監督、共建美麗中國等十條內容。
近期,在德國柏林召開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DM EB)第117次會議上,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接受表決并獲得審批通過,正式成為清潔發展機制(CDM)第101個小方法學,填補了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的空白。該方法學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聯合REFIRE重塑集團、中石化資本、環保橋等共同開發。
6月6日,深圳市國資委正式發布《深圳市屬國資國企2022社會責任報告》,這是深圳市國資委連續第六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相較于往年的報告,2022年度報告內容主動踐行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新增ESG指標披露,在多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創新。
6月2日,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綠色電力交易簽約儀式舉行。來自發電企業、用戶方的代表簽訂了綠電交易框架協議。至此,杭州亞運會綠電交易全部完成,累計交易電量達6.2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76320.9噸。為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6月3日,海洋(漁業)碳匯高峰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論壇期間福州市連江縣向福建億達食品有限公司頒發了全國首張由海洋漁業部門備案確認的藍色碳票。據悉,這張藍色碳票涉及約171.8公頃藍色海域,折算成碳減排量27456噸,為海洋碳匯多元化交易提供更多“中國方案”“福州經驗”。
6月5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與武漢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中碳教育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三方簽署共建碳普惠應用產業學院戰略合作協議,在碳普惠應用人才培養、碳普惠服務與應用研究、碳普惠項目孵化與實踐、碳普惠應用產業學院建設等方面深入合作
根據2022年度報告的披露,在碳交易方面,2022年華能國際出售碳排放配額交易收入約4.78億元,購買碳排放配額支出約1.04億元,凈收益約3.74億元。華能國際是華能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之一,主營業務包括燃煤、燃氣發電廠,新能源發電項目等
近日,為解決與該國進口產品相關的氣候污染問題,瑞典宣布將把消費排放納入國家減排責任。此次提議將考慮新增國際排放量,包括瑞典進口產品,例如食品、電子產品和建筑材料等,這意味著在海外制造并進口到瑞典的商品碳排放將被添加到該國的總排放量中。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旨在提高產品耐用性和打擊“漂綠”行為的新規則。新規定禁止企業發布誤導性廣告和籠統的碳中和聲明。歐洲議會批準的內容規定,公司如果沒有詳細的證據,將禁止使用“環境友好”“天然”“可生物降解”“碳中和”或“零碳”等環境聲明。
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以來,共運行350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23億噸,累計成交額101.21億元。在交易市場層面實現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同時,對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強化社會各界低碳發展意識,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彰顯了我國積極踐行“雙碳”目標的決心
先進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種植者清除大氣中的碳,并減少排放量;通過耐除草劑性狀促成的免耕耕作和使用覆蓋作物,可以改善土壤健康,減少土壤侵蝕程度并降低碳排放;此外,種植者還可以與全球碳市場相連接,通過碳交易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快遞業不僅被視為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在2022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增長放緩之前,從2011年到2021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年增長率連續十一年超過25%,與此伴生的,是快遞業的碳排放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