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陸新明分享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的一系列積極進展。2022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50.8%,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煤炭消費比重由2005
“通過實施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PM2.5年均濃度連續兩年達到國家標準,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程建華表示,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發展綠氫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的重要因素。綠氫生產與應用在一些地區和相關行業的突破性發展,如通過區域水網體系的完善,滿足綠氫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甚至可以對我國傳統的
“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倒三角’會帶來能源供需安全、環境安全、氣候安全等問題,乃至國家的經濟安全問題。”王仲穎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經濟社會系統變革就是要把“倒三角”正過來,變成以新型能源體系+現代經濟體系為支撐的“正三角”。他表示
“每完成一單閑置手機交易可減少碳排量約25千克。在轉轉平臺每年有超千萬用戶賣出商品,而這些商品通過二手交易都會對應不同的減碳數字。”在主題演講中,轉轉集團CEO黃煒表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讓二手閑置物品循環起來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打造服務于碳普惠和MRV(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的“碳base”平臺、集成和對接低碳技術的“碳Live”平臺,以及支持和孵化低碳技術的“碳尋計劃”,從點到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他表示,騰訊正推動低碳解決方案“走出去”,向全世界講好中國低碳故事
“雙碳”背景下,能源企業可以踐行更多的社會責任,近年來,新奧不斷推動能碳產業數智化轉型,為全國數百個城市的工商業、民用客戶提供清潔能源服務。與此同時,還通過能碳產業智能生態平臺泛能網,為企業提供能碳管理、碳足跡追蹤及綠色認證相關服務
發展綠色建筑是減少城市碳排放最重要一環。招商蛇口近幾年持續加大綠色建筑投入,2022年將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比提升至60%以上,并積極示范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爭做地產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的踐行者和示范者
“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主旨論壇現場,中國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副總經理俞蘊文表示,今年5月,中國平安正式上線覆蓋30萬員工的“碳賬戶”,讓平安員工有了綠色低碳的身份認證,員工職場減碳以及參與綠色公益活動都可計入碳賬戶積累綠色權益
崇尚安全和環保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綠標’不是對品牌苛刻,而是對品牌的社會責任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家只專注天然棉花這種環保纖維做產品的消費品品牌,全棉時代已有2000多個SKU的產品獲得‘綠標’。”在她看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綠標”認證
中國新聞周刊宣布推出首個體驗式低碳主題系列視頻節目《“碳”索行動派》。節目聚焦綠色低碳領域最熱門的話題,特邀相關嘉賓,走進產業前沿、深入真實生活,通過調研、探訪和對話的形式,倡導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理念。論壇現場發布了節目預告片,正式節目將于近期在全網上線,希望通過創新內容,呼吁和影響更多“行動派”積極參與到綠色低碳生活生產方式中。
會議紀要顯示我國最快將于今年6月30日開放CCER,另外我還看到另一家擬上市公司金諾碳投環保有限公司的最新路演會議紀要,會議預計今年7月1日就會重啟CCER,且2024年將強制水泥、鋼鐵、電解鋁、石化、其他建材等五大行業進入CCER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