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產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需要一個全面、系統化的方法,蘊含從戰略、業務操作到平臺、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所有方面。只有采取全面可持續的方法,我們才能真正創造一個既環保又經濟可行的數字產業。為此,我們就設計打造了一個面向可持續計算的解決方案
能源的供應環節,能源廠商與數據中心運營者共同協作,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第二個環節是算力生產環節,主要是數據中心在提供硬件算力時,降低單位算力的能源消耗。第三個環節是軟件應用環節,這個環節把硬件算力轉化為業務應用
PC作為重要的生產力工具和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同樣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英特爾副總裁(中國政府事務)蔣濤在演講中介紹了英特爾提出的“從搖籃回到搖籃”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PC發展理念。“具體來說,首先在設計方面,我們提倡使用可回收的材料
“作為運營商,我們希望能用移動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技術來賦能產業發展,比如制造業、電力行業、交通運輸、建筑行業,這四大行業的排放總量占了全球排放量的80%。如果他們實現了數字化的轉型,那么可以在2030年前幫助實現二氧化碳所需減排量的40%,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我們產業希望能夠和這些行業緊密合作,來幫助他們實現數字化的轉型。”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說。
信息通信行業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中堅力量,高能耗一直是信息通訊行業的關注點。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慧鏑表示,一方面中國移動通過與中國廣電深度共建共享5G網絡,減少重復建設,有效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大力加強自身無線網絡節能
進一步發揮數字化對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面對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氣候變化的系列挑戰,迫切需要結合各國經濟發展、能源稟賦、碳排放現狀的實際情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數字化作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技術路徑
數字化和綠色化是我們人類發展未來幾十年中影響最大的兩大技術革命。而在這兩大歷史進程中,我們需要構建數字底座和綠色底座,以這兩個底座來實現我們的‘雙碳坐標’。”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對于數字行業本身的綠色發展問題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滬府發〔2022〕7號)以及《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滬環氣候〔2023〕12號)工作要求,做好碳排放權交易與電力交易之間的銜接與協調,經研究,決定調整本市碳交易企業外購電力中綠色電力
高溫熱浪來引起的疾病和媒介傳染病范圍可能會增加,同時還會對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產生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受到的水相關疾病和營養不良的威脅值得警惕。此外,人口老齡化將減少甚至抵消環境質量提升和醫療環境改善帶來的健康和經濟效益
2020年9月我國承諾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達到碳中和。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可以通過以碳排放權的交易為手段,促進碳排放的減少和碳減排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從而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和生態
綠色金融是推進“雙碳”目標落實的重要支撐,也是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營全流程,推進自身節能降碳的同時,聚焦綠色生產生活、能源結構轉型、生態價值轉化等領域,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分餐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