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政府周二在一份新聞中宣布,瑞士 2021 年的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比 2020 年增加了 130 萬噸,這意味著該國未能實現與 1990 年相比每年減排 1.5% 的目標水平。
歐洲碳價周五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每周下跌 2.9%,隨著合規季節接近尾聲,早盤漲幅在非常清淡的交易中被抹去,而能源市場再次走弱,因為市場吸收了舒適天然氣的影響補給品。
過去 4 周,歐盟成員國向工廠發放了總計 7500 萬份免費 EUA,使總發放量達到今年最高發放量的 76% 左右,不過五個國家尚未開始發放安裝許可。
交易所運營商 ICE Futures US 上周五宣布推遲三個華盛頓碳配額 (WCA) 期貨合約的發布日期,這是北美最新碳市場啟動四個月后。
根據氣候變化管理局 (CCA) 的說法,澳大利亞應該引入碳去除目標,以激勵對基于自然和技術的解決方案的投資,封存是該國實現其氣候目標的關鍵因素。
據易碳家了解到,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有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碳排放量累計110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8.87%。其中,工業排放量42億噸,占全國排放量的38.18%,僅次于電力行業排放51億噸,占比46.37%。
全球能源供求現狀影響氣候政策的實施。歐盟是全球倡導減少碳排放的領頭羊,但現實表明,可再生能源短期內不會為歐洲能源危機提供解決方案,化石燃料將繼續使用,這會對歐盟氣候政策產生負面影響,并使其難以實施2030年和2050年的氣候目標
近日,為進一步提升溧陽地區建設項目的綠色建筑水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市住建局組織召開“碳中和建筑標識座談會”,市審圖公司全體技術專家列席,就申報“碳中和建筑標識”的要求進行討論、技術總結,要求市審圖公司結合綠色建筑專項審查
隨著全球氣候問題加劇和環保意識增強,“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形勢的重要議題。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有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碳排放量累計110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8.87%。其中
鋼鐵減少碳排放主要有三個路徑:一是深化鋼鐵產業結構;二是壓減粗鋼產量;三是節能減排、技術升級。從深化鋼鐵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短流程的替代使得鋼鐵行業有較大的減排空間,粗鋼產量將跟隨終端需求下降而持續減少,而節能減排與技術升級
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的碳排放量占整個工業排放的40%左右,占我國總碳排放量的18.92%。從歷史數據來看,鋼鐵行業的粗鋼產量同比變化與工業碳排放量同比變化具有較大的相關關系。鋼鐵減少碳排放主要有三個路徑:一是深化鋼鐵產業結構
隨著雙碳目標上升至國家戰略目標并納入“十四五”規劃當中,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單元,我國各企業紛紛加入“碳達峰、碳中和”治理中。但是,由于數據收集難度大,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且收集的數據滯后,容易造成計算結果誤差。同時在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