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十四五”以來,年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畝,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首先在目標設定上,需要提出明確的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和戰略。這是第一步,目前只有碳強度目標。其中的關鍵是,明確控制的是碳及常規污染物,而非能源。這會促使企事業單位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制定發布了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這是中國第一次正式提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標志著中國從以參加國際談判為主轉向推動建立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和采取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并重的階段
去年歐盟委員會公布的《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指令》要求,到2030年歐盟市場上所有塑料包裝中要含有至少30%的可回收成分;PPWR提案針對特定包裝類別規定了強制性再生材料含量比例。今年7月歐盟還發布了一項關于報廢車輛(簡稱ELV)的法規提案,該提案也要求新車應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
“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將是金融業務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向亞組委捐贈4萬噸國際認證的碳信用用于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碳中和,既推動了“綠筑美麗華夏”品牌建設,又帶動了浙江金融行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意愿、決心和行動力
隨著“雙碳”變革的演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也將會逐步取代傳統的有色金屬原材料等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這些新興產業領域卻遍布著以有色金屬元素為基礎的產品和技術需求,未來企業的競爭戰略也將由成本領先
“十四五”期間全國碳市場將進一步擴圍,八大高排放行業將逐步有序納入碳市場。“目前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還不夠活躍,仍處于初級階段。”施懿宸表示,碳市場持續擴容,逐步擴大交易主體和交易產品,將為我國低碳發展注入活力,打開更為廣闊的綠色發展新圖景
生態環境部正在審核并將于近期通過第一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或將開放4類項目,包括造林碳匯(含竹林)、紅樹林修復、并網海上風電、并網光熱發電等。據透露,生物質能項目因存在爭議暫未獲準。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以按照方法學要求設計
“雙碳”目標的實現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不僅需要擺脫傳統工業文明發展慣性,也需要綠色技術革命。推進“雙碳”工作,必須立足國情進行不懈探索和開拓創新,才能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作出突出貢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雙碳”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強黨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行動,把“雙碳”建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布局中來,立足中國國情,堅持穩中求進,“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充分發揮各類主體的積極作用,壓實主體責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雙碳”戰略在國際上提出來,就宣告了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的決心和雄心,標志著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發展模式開始落幕,新的發展范式的興起將創造人類新的現代化模式,為中國和世界帶來可持續的綠色繁榮。二十大報告里講到,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
韓國財政部表示,依照最新調整,目前限制持有者把過剩碳權延到次年的規定也將放寬。也醞釀明年起允許金融公司推出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及連接這個市場的指數股票型債券;二○二五年起,也可能開放散戶投資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