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oinDesk礦業咨詢公司Navier首席執行官Josh Metnick稱,GPU挖礦的創新使得生產比特幣區塊和賺取區塊獎勵的效率平均提高至約6倍,而GPU設備平均成本只是CPU設備平均成本的兩倍。2011年,當FPGA也被重新建模以挖掘比特幣時,這些效率的提高很快就黯然失色。據計算,FPGA
第二代礦工用GPU挖礦的原因是因為GPU有高吞吐量和高并行處理功能,這兩點是對于挖礦非常有利的條件。在2010年的時候OPENCL語言誕生了,這個語言可以讓GPU進行非圖像處理工作,這個語言讓GPU挖礦成為了當時的主
區塊鏈的初衷是,每個人都應該能為網絡的安全做貢獻,而 ASIC 的出現很顯然背離了“去中心化”的特點。比特幣剛剛誕生之初,中本聰利用CPU創造了創世區塊。基于PoW的原理,人們漸漸發現GPU在“挖礦”方面擁有CPU難以企及的高度,這也讓各種型號的GPU成為了挖礦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