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律規范對金融新業態如互聯網金融等規制相對滯后。姜淑珍舉例,如近期出現諸如“華強幣”、“五行幣”等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違法犯罪活動,央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4日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及時提醒公眾警惕代幣發行
目前來說,區塊鏈技術最重要應用之一就是發行代幣和炒幣。 基于區塊鏈的加密代幣發行,往往只有一份一般人看不明白的項目白皮書, 不對應實物資產,沒有具體產品,其代幣往往被稱為空氣幣,而通過數字代幣交易平臺和場外交易,眾多代幣未來有帶來暴利回報的可能性
主持人陳偉鴻:現實生活當中會聽到各種各樣和ICO亂相的聲音,有些人跑路了,老百姓的血汗錢沒有了,是騙子的技術太高明還是老百姓的鑒別能力有待提高?我們整理了一些較為流行的騙局,包括自詡海外機構代理、要求花錢購買其代幣、宣稱未來其代幣通過區塊鏈完成
自今年以來,代幣一直處于火爆的交易中。它們究竟是未被大眾所知的“珍珠”?還是標榜著“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去年9月4日,央行發布的文件明確叫停了代幣發行融資——也就是ICO禁令。這種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
區塊鏈的兩大應用場景:“一個在技術天才的腦袋里,一個在中國人的微信群里”。 這樣的評價有失對區塊鏈價值的全面認可,鏈圈、幣圈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一體,但區塊鏈卻深陷幣圈迷局,很多人認為幣圈就是:區塊鏈的名、莊家的局、大佬的忽悠、韭菜的自
5月,江蘇省將再次發動新一輪宣傳攻勢,助推持續打好防范金融風險攻堅戰。宣傳內容上,將結合公安部近期通報的非法集資“十項花式”,加強風險提示,尤其對以“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物聯網”、“區塊鏈”等當下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的集資行為,及時予以風險提示預
區塊鏈技術正在制造著互聯網時代的又一場泡沫。紛繁復雜的區塊鏈概念裹夾著來勢洶洶的謊言與騙局:各類投機客、傳銷盤、資金盤紛紛扛起區塊鏈的大旗,滿面紅光,“殺”向這片滾燙的新藍海。以區塊鏈之名,無數互聯網機構開始捆綁區塊鏈概念掀起新一輪的吸金熱潮,無數熱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發所謂的區塊鏈項目,推出首次代幣發行融資。去年9月,七部委發布通告稱,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涌現,投機炒作盛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