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活動具有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的負外部性,需要構建廣泛、有效、有公信力的治理體系,將外部性內部化,以推動碳排放企業、個人實施減碳、零碳乃至負碳等技術改進和行為升級。碳排放治理過程需要具備普遍公信力、可擴展、普遍服務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支撐政府、行業
中國投資開發(00204)公布,公司近期與香港排放權交易所有限公司(排放權交易所或甲方)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戰略合作主要范疇包括: (1)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平臺,提供碳排放權交易的核證減排量、自愿減排信用、中國核證減排量等現貨產品交易或投融資相關服務; (2)發展碳金
日前,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和中國互聯網協會指導,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中國互聯網協會區塊鏈技術應用工作委員會、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可信區塊鏈標準推進委員會和大數據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1
森林碳匯屬于負排放技術,對生態友好,能真正的實現碳中和。運用區塊鏈技術,確保碳匯數據的真實可信,上鏈的碳匯數據,會得到政府機構、核證機構、開發機構、交易所等節點的驗證,確保碳匯數據上鏈后的權屬清晰、不可篡改、永久保存
我國現有碳排放交易市場在構成區塊鏈時會形成由政府部門、配額購買方、第三方交易機構等多方參與或分布式多方參與的聯盟鏈。當前的碳排放主要建立于碳排放配額和中心化運行的基礎上。
區塊鏈技術賦能碳交易平臺后,利用其分布式賬本技術,交易數據以“鏈”的形式分散保存到多個節點中,數據由集體共同維護,不受某個中心化節點的限制,可以在權限許可范圍內任意查詢企業的碳排放數據和歷史交易信息,有效地提
碳資產管理系統平臺以區塊鏈公有鏈作為工具實現真正能源互聯網,基于區塊鏈實現減碳、排放數據有關數據與文件電子化存證,確保數據不可篡改,減低監管成本。基于區塊鏈將CCER(中國經核證的碳減排量)發行流通體系簡便化
目前,在碳排放、碳減排及碳目標管理流程中,囿于信息的不透明和信任缺乏,往往造成信息孤島,為雙碳目標的實現造成障礙。區塊鏈的數據結構與存證機制,其連貫性與透明度,有助于打通碳排放、碳減排及碳目標管理流程中的信息
近年來,區塊鏈參與碳軌跡追蹤及捕集取得了一定進展。一些案例顯示,區塊鏈技術通過實施由智能合約驅動的分布式賬本,在整個供應鏈中能夠很好的追蹤碳足跡。作為一種可審計的記錄系統,區塊鏈可以制定標準化和問責制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近日報道稱,中國正在探索設立虛擬資產交易場所,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為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做出了下一階段布局。報道稱,目前沒有提供關于擬議設立的數字資產交易場所的細節,不過分析人士認為,該交易所不會用于加密貨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