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火幣之夜·用區塊鏈音符奏響數字狂想曲”活動正式在上海開啟。火幣大學副校長楊軍以《區塊鏈機遇下的人力資本價值提升》為主題進行演講。楊軍表示,2020開局的動蕩,預示了“世界重啟”,出現了新的路徑選擇,賺區塊鏈快錢的時代已過去,賺區塊鏈技術大錢
2019年12月30日,山西綜改示范區舉行“區塊鏈思維、技術與應用創新”專題培訓。同濟大學教授、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小峰對區塊鏈進行全方位解讀,并答疑解惑。區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及副處級以上干部參加
“展望未來,通過大數據與區塊鏈、通過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的進一步融合,國家電網將從傳統電網變成智能電網,甚至變成未來電網。”陳春霖說道。
區塊鏈網絡混沌出生,一切尚可期待,雖然天蒼蒼野茫茫的版圖上,依稀看不清未來的樣子,然而,區塊鏈技術蘊含的思維,卻如同一輪旭日,在黃沙漫卷中,已經若隱若現,似乎要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區塊鏈行業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各種概念的誕生,從幣改、共票改到票改,生態豐富的同時也見證了失敗與虛假泡沫。而如今的鏈改,則是真正脫虛到實,賦能企業發展的一個過程,被認為是“區塊鏈與產業的互相救贖”。在鏈改理論與實務專家
據中國網消息,58集團董事長兼CEO姚勁波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把區塊鏈看成真正跟業務結合的板塊,它能夠解決信息虛假的問題,能夠讓發布信息的人和瀏覽信息的人變得更加互信。我們把區塊鏈看成是很長周期的新技術,把它看成一個新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談區塊鏈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最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思維。如果說互聯網的思維是連,把現實世界的事物連起來,讓它雙向流動,并以協作方式完成的話,區塊鏈思維也包括三部分,一是從連到鏈,在賦能傳統產業過程當中先進行數字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字化
區塊鏈利用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點。利用這些技術構建起來的商業模式
數字時代的優勢并不對稱,因為我們所創建的數據仍然屬于一些大公司或政府,它們能夠使數據有利可圖,或者利用它來監視我們,從而損害了我們的隱私。這反過來產生了對真正的點對點價值交換的需求,人們開始以另一種方式涉及互聯網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思維,也就是古典的思維。為什么呢,互聯網思維是這樣的,在互聯網早期,我們看到瀏覽器之爭,早期的王者被后來的IE所取代。歷史上這樣的取而代之層出不窮,所以你憑什么認為比特幣這樣的事物不會被新的技術,更先進的數字貨幣所取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