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e In Crypto報道,判斷比特幣網絡健康狀況的一種方法是查看mempool,即未確認交易的數量。在比特幣最近的歷史上,mempool經歷了兩大高峰
8月17日訊,美國投資管理公司VanEck的數字資產主管Gabor Gurbacs發推稱,德意志銀行數據顯示,全球27%的交易債券收益率已經是負值,這類債券總市值達到15萬億美元,是比特幣市值的75倍,是時候選擇B計劃了。債券收益率為負意味著,債券到期時,持債者不但不能獲得投資收
比特幣本質上它只是一種技術上的創新,屬于技術上的進步,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貨幣領域的“民主實驗”,剛開始沒有什么價值,也不具備投資屬性,更別提成為“避險工具”了,這在一開始1萬比特幣只能兌換兩個披薩的時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網絡的底層技術,這幾年一直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從區塊鏈1.0的比特幣、到區塊鏈2.0的以太坊、再到如今區塊鏈3.0的群雄爭霸,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從古典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移。越來越多的人相
中國并不是不允許數字貨幣的存在,8月初,央行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要求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想法由來已久,并非模仿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更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不可同日而語,不可過度解讀。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可給老百姓帶來諸多好處,但想炒作央行數字貨幣則不可行。
對于區塊鏈,我們目前處于“阻撓”狀態。它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以至于大多數人都不會把它當作一種時尚或騙局而不予理睬。事實上,只要時間足夠長,已經建立的機構和基礎設施就會開始抵制變革。當某項技術變得非常強大或被廣泛使用以至于無法再被壓制時,公司和大型組織
隨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高盛作為傳統金融機構必然受到沖擊。當被問到區塊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將如何塑造金融行業,科技又是否能推動企業發展時
如果認為盜竊比特幣構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實質上是否認了比特幣的“財物”屬性。按照這種處理思路,可能會對實踐中其他刑事法律問題的解決帶來困難,形成刑事處罰漏洞。
在2019年8月10日的一次金融界精英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再次詳細闡述了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具體進展和未來最終呈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