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的一份最新報告認為,比特幣既不足以成為一種貨幣,也算不上一種有效可行的資產類別,至少目前還不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區塊鏈公司ConsenSys首席執行官Joseph Lubin更直言,數字貨幣的市值飆升就是一場價格泡沫
一場由“交易即挖礦”和“幣改”引起的新戰爭,“幣改”是洪水猛獸,還是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至今難有定論。但在目前炒幣之風下,難免會有變味的“幣改”。
摘要: M鏈的疑點有:高度類似傳銷模式,開發團隊神秘且公鏈開發能力存疑,線上賭博網站系冒名偽造,所登錄交易所及其非主流,代幣挖礦存疑等等。
眼下區塊鏈行業魚龍混雜,以發幣為目的的項目大行其道,成熟互聯網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對區塊鏈慎之又慎,生怕一不小心就掉入監管和輿論的深淵。小米究竟能在區塊鏈行業走多快、走多遠,一切都還未知。
共享計算挖礦的本質是共享帶寬和存儲的分布式CDN,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布局海量的共享節點,才能輸出高質量的云計算,滿足B端企業的需求。
歐洲議會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會提出一份草案,建議為ICO制定新規。代表英國的歐洲議會議員Ashley Fox撰寫了一份關于歐洲眾籌平臺運營商和公司擬議法規的報告草案,制定“眾籌和點對點融資”框架,為規范代幣銷售提供了機會。
Reality Shares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資產管理公司,將推出價值1億美元的多策略加密貨幣對沖基金,該加密貨幣基金將是“套利、風險和定向策略的混合基金。”Reality Shares已經為該基金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融資。今天早些時候,互聯網
幣價跌跌漲漲,幣圈沉沉浮浮,第一波浪潮已褪,寒冬將至,幣圈宿命將歸于何方?公鏈是否可以真正落地,未來又將走向哪里?去中心化機制又該如何對數據信息進行隱私保護?火訊TECH第九場將為你揭秘去中心化機制真正落地的瓶頸與突破。
中國的銀行家們亦對區塊鏈技術敞開懷抱。除了央行是目前全球擁有區塊鏈專利最多的機構,根據互鏈脈搏的統計:2016年以來,已有14家商業銀行推出了25個區塊鏈,涉及到了票據、融資租賃、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扶貧公益等方面。
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開始,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500種加密貨幣出現,他們中有不少旨在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但是,即便在2017年該行業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普通民眾似乎依然沒有意識到加密貨幣的出現意味著什么。
區塊鏈源于比特幣,但不等于比特幣,更不止于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在經歷了炒幣的喧囂和燥熱之后,正在向技術本質回歸。未來,我們的無法想象的科技生活,可能就來自于今天的,我們也在參與的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