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是
區塊鏈應用的領跑者之一。歸功于日本政府對
區塊鏈技術及
數字貨幣的積極推動,
比特幣在日本的流通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提高。而接連發布的政策性準則無疑昭示著未來的區塊鏈市場是繁榮的,更是“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另一領跑者韓國最近也動作不斷。18年7月末,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正在加速完成國內首個
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立法,旨在讓這一新興行業合法化。同時,韓國民間在8月24日建立了區塊鏈法律協會,以加快對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的法律研究。
在國內,國務院已經將區塊鏈技術列入“十三五”規劃,同時,我國也早已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表示,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并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
中國的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組織國內區塊鏈領域的優勢企業,于2016年10月成立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
論壇,論壇下設標準工作組,積極開展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先后研制并發布了《區塊鏈參考架構》和《區塊鏈數據格式規范》2項團體標準,并在團體標準研制成果基礎上積極推動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立項工作。
2017年12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研制的國內首個區塊鏈領域的國家標準《信息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計劃編號:20173824-T-469)正式立項,也標志著我國進一步加快了區塊鏈標準化的步伐。
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意味著會快速推進行業發展,而是給行業一定指引。此前,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和標準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目前在區塊鏈方面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因此,我們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話語權。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發展,區塊鏈標準將繼續逐步完善,包括信通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工信部智庫都在積極組織區塊鏈行業標準的構建。此外,民間機構由業務需求推動,也開始主動參與到區塊鏈標準的建設中,部分企業借鑒IETF/ICANN 等國際組織對互聯網治理的經驗,由下而上發起建立的區塊鏈自治組織,形成合作框架與標準。從他律到自律,外部規范和內部規范的共同作用讓區塊鏈的發展步入正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