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電廠商長虹從2013年開始探索家電的跨平臺協同互聯,發展智慧家庭、智慧社區和智慧城市等業務。
長虹信息安全實驗室負責人唐博告訴鋅鏈接,5G時代來臨,終端設備將會以突破局域網邊界的方式直接接入廣域網,傳統基于內網邊界的安全防護機制將會失效,安全邊界面臨重構的艱巨任務。
他認為,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應用密碼技術將為物聯網重構安全邊界,建立設備間的信任域,實現安全可信互聯。同時,物聯網終端去隱私化的關鍵行為信息上鏈后,分布式存儲在區塊鏈各節點中,保證數據完整性和可用性,促進構建智能協同的安全防護體系。
除了密碼學套件,物聯網終端收集的數據上鏈后,分布式存儲在區塊鏈節點中,可以防止原本中心數據庫中的數據被篡改、被黑客盜竊,甚至中心數據庫做惡,利用數據非法牟利等情況。
除了長虹,亞馬遜也在布局區塊鏈+智能家居領域。根據報道,去年,亞馬遜斥資10億美元收購智能門鈴制造商Ring,將與Ring在內部配送和家庭安全方面深化合作。
物聯網產業潛力巨大,但伴隨著發展,問題也相繼出現。物聯網在各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不同類型的設備連接數量和數據傳輸量上都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儲存在中心服務器上數據在數據傳輸、存儲成本、存取效率、性能穩定方面,會面臨巨大考驗。隱私安全問題也時刻困擾著物聯網,當用戶在使用各種賬號、密碼或短信驗證碼來做身份驗證和鑒權時,在數據傳輸側或數據傳輸過程中,都會出現安全隱患,數據一旦泄露,危害極大。在隱私泄露的陰影下,協同成本變高。
區塊鏈的進入,能解決物聯網現有問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架構減輕了物聯網舊有的中心計算的壓力,也為物聯網的組織架構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區塊鏈的技術,需要有龐大數據與應用的支撐才有意義,物聯網未來的發展無疑為區塊鏈提供最好的舞臺。
區塊鏈記錄數據的來龍去脈,物聯網把關上鏈信息
以溯源場景為例,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雖然可以保證鏈上數據的真實性,但無法保證上鏈數據的真實性,而物聯網則成為區塊鏈與物理世界映射的連接器。
董寧告訴鋅鏈接,他們正與中遠海運、中國移動合作進行“基于區塊鏈的智能航運管理平臺”的開發,在應用層上提供物流監控平臺、集運平臺及貿易
金融平臺,打造“中國特色智慧航運模式”項目。
在冷鏈集運平臺上,上鏈數據便需要借助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設備采集,例如溫度、濕度,通過
區塊鏈技術加密分布上鏈,并通過智能合約提供危險因素自動報警功能。
在物聯網中,數據的價值在于流通,而區塊鏈提供了可信的環境。
上文提及的冷鏈集運平臺數據,也可被海關、口岸辦、檢驗檢疫局等監管機構利用,進行實時監控、電子簽章、區塊鏈信息查詢、港口作業調度、事故原因追溯、運輸責任認定等。
記錄數據的來龍去脈,一方面,數據可追溯與不可篡改保證了數據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可對數據的收益進行合理分配。正如李小加的觀點,數據不像大宗商品是一次消耗,而是屢次被用,如何進行利益返還,一定要像區塊鏈這樣的技術才能解決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