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co全面禁止的國內,做公有鏈有著天然的危險:上鏈必須發“幣”(即
token,通證),發“幣”則極易淪為炒作對象。
基于此,BAT的
區塊鏈布局均是
聯盟鏈。所謂的聯盟鏈,就是對特定的組織團體開放,通過授權加入和退出的區塊鏈網絡。聯盟鏈的優勢在于,保留了區塊鏈的部分去中心化,又不需要通過“發幣”等方式實現運轉。
這就意味著,從巨頭們布局區塊鏈的情況看,尚難見到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以目前的環境和技術來說,聯盟鏈是最適合發展的區塊鏈,但這種狀態下并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因為巨頭把持下的區塊鏈,最終的授權主體還是巨頭。”
區塊鏈技術創業者吳俊(化名)坦言。
區塊鏈技術公司博晨副總裁竇佳麗認為,與傳統互聯網不一樣的是,區塊鏈的開源屬性更強,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予以相應的獎勵,而這會大大推動人們做出更多的創新。
吳非稱,未來的區塊鏈將是創業公司和巨頭之間保持合作的狀態,產業不是一家獨攬獨大,“我們希望的是在垂直領域完善生態圈,開放生態,吸納更多開發者和理念。”
在這種狀態下,區塊鏈將變成一個集成各個不同公司技術的開源項目,創業公司合作完善生態系統,每家公司也不再需要從車輪造起。
“是否去中心,要看什么樣的方式更適合實體經濟。”趙永亮稱。他認為,區塊鏈的最終歸宿是應用,“如果去中心難以解決實際問題,那就不是一個合適的應用。”
這和曾鳴近日的一番表態不謀而合:區塊鏈最本質的特征是建立有一定共識基礎的、點對點的協議/協同網絡,
區塊鏈項目必須有自己的機制設計和制度演化,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更大的價值,從而能被廣泛接受。(記者 劉景豐)(原標題:突圍BAT,區塊鏈創業者機會在場景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