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谷歌大數據分析平臺BigQuery悄然加入了
以太坊經典ETC的網絡插件,可以在所有谷歌云的BigQuery產品中搜索ETC
區塊鏈數據。實際上,谷歌早前就先后將
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數據加入BigQuery,并與
人工智能協同。谷歌這個巨頭,已經在區塊鏈領域覺醒并加速。
下文譯自福布斯文章,原文《導航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Google是怎樣悄無聲息使區塊鏈可被搜索的》。
譯者:沐蘭 王澤龍
在 80 華氏度的溫和的 12 月中旬,身在新加坡的 41 歲的數據科學家艾倫.戴(Allen Day)正對一件事感到困惑。通過他在谷歌開發的工具,他可以在以太坊的區塊鏈上看到神秘的人工智能的協同使用。
盡管在 2018 年損失了83%的市價,作為世界上第三大
加密貨幣(僅次于比特幣和XRP)的ETH仍然擁有約 110 億美元的市值。仔細觀察它的區塊鏈——這種支持加密貨幣的分布式交易數據庫——艾倫·戴發現“一群” “自動代理”以“一種自動化的方式”交易資金。雖然他還不知道是誰創建了AI,他懷疑他們可能是加密貨幣交易的代理商,他們之間的交易是為了人為地抬高以太幣的價格。
“這不僅僅是單個代理商自己做事,”艾倫·戴在Google亞太總部表示,“他們正與其他代理商結對,以產生更大的群體效應。”
艾倫·戴的官方頭銜是Google Cloud的高級開發顧問,他的工作甚至是要在產品存在之前預測需求,并且他認為“使區塊鏈更容易被接觸到”是下一件大事。就像谷歌在 20 年前使互聯網變得更加可用一樣(并最終從中獲利),其下一個數十億的收入可能來自在區塊鏈上的卓越表現。
如果艾倫成功,世界將知道是否區塊鏈的真實用途并未辜負了它的炒作。
2018 年艾倫·戴和一小群開源開發人員,悄悄地開始將整個比特幣和以太坊區塊鏈的數據加載到谷歌的大數據分析平臺BigQuery中。并在首席開發人員Evgeny Medvedev的幫助下,創建了一套復雜的軟件來搜索數據。
盡管完全沒有宣傳,但該項目的消息在具有加密貨幣的擁躉——程序員們中迅速傳播開來。在過去的一年里,通過這個新工具創造超過 500 個項目,這些項目包括試圖去做從預測比特幣價格,到分析以太幣持有者間貧富差距等所有事情。
實際上,在云計算方面,谷歌遠遠落后于亞馬遜和微軟。去年,谷歌從云服務中獲得了大約 30 億美元的收入。與此同時,亞馬遜和微軟分別獲得了約 270 億美元和 100 億美元。
艾倫·戴希望他的項目Blockchain ETL將有助于各個公司在此領域的公平競爭。但即使在這里谷歌也試圖趕上,亞馬遜憑借一套建構與管理分布式賬本的工具,已于 2018 年大舉進軍區塊鏈領域;而微軟則于 2015 年,它發布以太坊區塊鏈的工具時,進入了該領域。憑借一套建構與管理分布式賬本的工具,亞馬遜于 2018 年大舉進軍區塊鏈領域。微軟則于 2015 年,即它發布以太坊區塊鏈的工具時,進入了該領域。它現在托管了一系列服務作為Azure區塊鏈工作臺的一部分。但當亞馬遜與微軟聚焦于使開發應用更容易時,艾倫.戴則專注于呈現區塊鏈是如何被使用,以及被誰使用的。
“未來,在鏈上轉移更多的經濟活動不僅需要一致的信任水平,”在涉及到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驗證機制時艾倫·戴說道,“ 它需要有一定的信任度在于知道你實際上是在與誰進行互動。”換句話說,如果區塊鏈要成為主流,那么一些人們熱衷的匿名功能將不得不被放棄。
艾倫·戴是加利福尼亞州普萊瑟縣(Placer County)人,他在 5 歲時得到了他的第一臺電腦,并在幾年后開始編寫簡單的程序。出于對火山和恐龍的迷戀,他的興趣轉向生命科學。于是,在 2000 年他在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獲得了生物學和普通話雙學位。此后他前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人類遺傳學博士學位,并幫助建立了瀏覽基因組的計算機程序。
艾倫·戴是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始依靠分布式計算(區塊鏈的一個核心概念),后者將數據存儲在有一個個計算機構成的大型網絡上。在 21 世紀早期,艾倫·戴需要分析構成人類基因的大量數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將數臺小型計算機連接在一起,這極大地增強了它們的算力。
“我使用分布式系統技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艾倫·戴說,“我可以看到有一些區塊鏈的有趣特征可以用來運行全球的超級計算機。”
在 2016 年被聘請去谷歌的健康和生物信息學領域工作的艾倫·戴稱區塊鏈為這地球上最熱門的分布式計算工作。但是他已經備受磨練的才能——即實時對傳染病的基因組進行測序以及使用AI來增加水稻產量——并不容易用于解碼的區塊鏈。
在 艾倫.戴與Medvedev 發布他們的工具之前,檢索某個區塊鏈需要名為“區塊瀏覽器”的特定軟件,用戶只能通過它獲取具體的交易,某筆交易都由一個獨特的 26 位以上的字符標記而成。相比之下,谷歌的區塊鏈ETL讓用戶可以對整個交易生態系統進行更廣泛的搜索。
為了論證客戶怎樣才能通區塊鏈ETL來優化加密貨幣經濟,艾倫.戴已經用它來檢驗了所謂的硬分叉,或者說一種不可還原的區塊鏈數據庫分裂,后者在 2017 年夏季,從原有的比特幣中分叉出了新的幣種“比特幣現金”。
這種特別的分叉是比特幣社區內Hatield 與 McCoyt“戰爭”的結果,他們一方想要悖離比特幣原有的發展軌跡,另一方則試圖將比特幣發展為一種類似現金的貨幣,能夠更經濟與快速地支持小額支付。通過谷歌的BigQuery,艾倫.戴發現同能增加微交易所相反的是,正如叛逃的開發者所生成的,比特幣現金實際上在被大戶囤積。“我非常有興趣量化正在發生的事情,以便我們可以看到合法用例在區塊鏈的位置,”艾倫.戴說。“然后我們可以轉向下一個用例,并開發出這些技術真正適合的用途。”
艾倫.戴的工作啟發著他人。Tomasz Kolinko 是一位華沙的程序員,以及一項分析智能合約服務的創造者,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一項特定功能,旨在透明地執行合同義務如抵押貸款,但同時減少對諸如律師這樣第三方的依賴。Kolinko對他的區塊鏈查詢工具感到失望。
在 12 月份,Kolinko在新加坡的一個黑客松上見到了艾倫.戴。在見面后的一個月里,Kolinko用谷歌的工具查詢了智能合約的一項特定功能“自我破壞(selfdeconstruct)”,其旨在限制一個合約的使用時長。Kolinko組合運用他與艾倫.戴的軟件,僅僅花費 23 秒便檢索了 120 萬份智能合約——而在之前這可能需要數個小時。結果是: 700 個左右的智能合約都打開了“自我破壞”功能,這使得任何人無論有否被許可都可以立即毀掉這份智能合約。“在過去,你無法輕易地檢查所有在使用它的合約,”Kolinko說。“這是我所做過的最可怕又最令人激動的工具了。”
艾倫.戴 正在增加比特幣與以太坊以外的加密貨幣。
萊特幣、Zcash、達世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坊經典以及狗狗幣都在這個行列內。獨立開發者正在谷歌上加載他們自己的加密貨幣數據集。去年八月,一位叫做Wietse Wind的獨立開發者上傳了另一個受歡迎的加密貨幣,整個瑞波區塊鏈400G的數據,到BigQuery上。Wind每 15 分鐘更新一次他的數據,這促使一位名叫Thomas Silkjaer的丹麥設計師創建了加密貨幣變化的熱度圖。其產生的豐富多彩的球體顯示了超過一百萬個加密貨幣錢包,包括像
幣安這樣的交易所巨頭的和Wirex這樣的倫敦加密貨幣借記卡初創公司的,
“谷歌在區塊鏈方面一直是個沉睡的巨頭”,BlockApps CEO Kieren James-Lubin說道,他正在同谷歌合作銷售企業級的區塊鏈產品。除了艾倫.戴的BigQuery,谷歌已經提交了多份區塊鏈專利,包括于 2018 年提交的,通過互操作的區塊鏈“格子”("lattice "of interoperating blockchains )來提升區塊鏈的安全的專利,這在黑客竊取無數數百萬加密貨幣的世界中是一個大問題。谷歌還推動開發者在以太坊上開發應用,而谷歌旗下的風險資本——GV,也在加密貨幣的初創公司中做出了數筆重要的投資。
谷歌這個巨頭似乎正在醒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