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投資者來說,投入一筆資金,獲取更高的收益是天經地義的事。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在明確了風險和收益的前提下,投資者將多少不一的閑錢拿來理財,獲取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這是一種相對理性,且基本上可以實現的行為。
但是,社會上目前存在不少理財產品,平臺方許諾每年12%甚至更高的收益,面對誘惑,有不少人不顧可能存在的風險,企望自己能夠短時間內跑贏社會上所有的理財產品,進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記者發現,除了社會上廣泛存在的P2P項目,一些互聯網
電商平臺也在推出自己的理財項目。而且,這些項目,公開承諾年化收益率達到12%以上,并且閉口不談可能存在的風險。比如,在東莞某家專門致力于塑料交易的互聯網平臺,也“不失時機”向公眾推薦旗下的融資項目“X寶寶”,由于承諾年化收益率高達12%以上,很多理財人士將手中資金投向了這一平臺。
專業人士提醒:擅自發售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
工商銀行一位管理層人士認為,上述這家號稱“高收益率”的企業集資項目埋下了極大的風險。同時,這家互聯網企業主業原本是塑料交易平臺,卻公開向社會不特定人群進行集資,是與有關法規直接沖突的。
針對這樣的行為,
金融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家有關法規明確規定,企業在沒有取得金融機構備案許可的前提下,擅自發售理財產品,尤其是在沒有第三方存管的前提下,涉嫌構成非法集資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執法部門一經查實,將予以嚴懲。
穩定獲利是普通家庭首要理財模式
在專業人士的眼中,投資理財首要的是要確保資金安全,其次才是收益多少的問題。即使是法律允許的投資理財項目,作為普通家庭和個人,在進行投資理財組合時,也必須要注重資金的安全,比如有限的閑置資金,如何對股票、期貨、銀行理財等進行科學的配置。實際上,也就是盡量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收益的增長。
某銀行理財部經理,高級理財師張文艷認為,作為工薪階層,投資理財不必急于賺取“大錢”,確保資金安全,穩定獲利,用時間來堆積較為理想的收益,是普通家庭首要選擇的模式。
張文艷認為,社會上的一些投資項目,不能說全都是騙人的,但是也存在利用人們賺取快錢,企圖一本萬利的不健康心態來套取資金。一般說來,是正常的投融資項目,還是騙人的坑人的龐氏騙局,人們只要稍加留意,是不難識別的。
首先,無論對方將收益說得如何動聽,能否拿得出合法的理財資質才是關鍵,“你手續都辦不下來,談何安全和穩定的投資回報?”她認為,目前社會上存在一種現象需要投資者重視,合法的理財平臺往往收益在年化率4%左右,無論是銀行理財還是互聯網平臺,這是當前宏觀環境決定了的。而一些灰色地帶或者具有傳銷特色、龐氏手法的理財項目,收益率遠遠高于正規合法的理財平臺和項目,這是那些旁門左道唯一獲取投資者資金的渠道。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別是民間借貸以及高利貸的泛濫,一些以高息為誘餌的金融投資平臺、地下高利貸、高息集資以及各種五花八門的承諾高回報產品橫空出世。在人們對于投資理財風險識別能力有限的當下,資金損失引發的個案時有發生。
對于投資理財資金安全的問題,不久前,國家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有清晰的表達,有關機構應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他提示風險稱,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對于此話,足以提高所有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