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以
區塊鏈命名的
社群很多,各個社群的成員多的有數百人,少的有數十人,而且各個社群的發起人具有明顯的商業目的。比如,一些社群的組織者明確要求,加入區塊鏈研習社需要加納費用,多的數千元,少的數百元,只有繳納會員費,才能參與到這些社群的學習和討論之中。記者了解到,家在南城的吳小姐是承包東莞
區塊鏈項目研習的投資商。
區塊鏈研習社為何需要承包商?它能夠帶來收益嗎?對此,吳小姐回答是,這是看好它的未來,現在自己每年出資幾萬元,占據一個可以學習的位置,同時也可以將其包裝成一個獲利的項目,可以募集資金。比如向社會上的朋友發起集資計劃,將開支和風險進行轉移,甚至還可以獲利。
正是一部分類似吳小姐這樣的“創業者”,通過區塊鏈這一超前的概念,將其包裝成一個商業項目,再向社會收取合作費用、層層招商,將一個不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弄成了一個可以實實在在收獲現金的平臺,而她們的目標,正是目前社會上一部分尋求項目、希望購買原始股份,具有創業和投資理財心態的人。
區塊鏈技術在專業技術、執法部門和權威人士的眼中,目前依然處于一個面臨法律空白、實用性無法落地的概念性事物。除了國際上興起的虛擬貨幣的熱炒之外,目前為止,真正可以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幾乎很少,最多是一些機構在討論和探索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