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公開透明,上鏈后的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賴。同時,智能合約按事先約定的規則自動執行,不受外界干擾。那么,區塊鏈究竟能否解決當前網絡借貸中的信任問題呢?
網絡信貸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流程:進件、風控、放款、貸后監控、逾期處置。下面我們將逐一探討各流程的
區塊鏈應用潛力。
1.進件
進件是貸款申請受理,貸款資料審查和了解借款人基本信息的過程。進件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是整個借貸業務的基礎。而行業中的偽造資料騙貸,虛假標的等問題大多根源于此環節。
因此,若能夠通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賴的特性,將原始進件材料(或材料哈希值)上鏈,將大大提升審計監察效率,降低借款人和P2P平臺的作惡意愿。
瞄準這一環節的痛點,在應用程序、中間件、基礎設施三大領域,創業團隊、巨頭們紛紛布局。商業應用方面,國內外已有一些知名項目先后啟動,如Origin Protocol、Civic、uPort、本體、IDHub、THEKEY等,激烈的競爭,或是行業即將取得突破的信號。
2.風控
風控是借貸決策的關鍵環節,網絡借貸一般會依據大數據技術,通過反欺詐規則、風控模型、授信模型等多維度分析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風控環節的核心在于兩個方面:征信和擔保。而正好,區塊鏈在這兩方面的都大有可為。
目前,我國征信行業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傳統的技術實現征信數據共享難度大且成本高,也很難實現多方互信。利用
區塊鏈技術建立
聯盟機構征信平臺,可將分散在各個機構間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實現數據共享,解決行業征信問題。
此外,隨著區塊鏈數字身份和資產通證化發展,抵押、質押和保證等擔保方式也可在區塊鏈上辦理,解決當前流程繁瑣,手續復雜的問題。前述商業應用中,本體、IDHub、Civic等已經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行業目前處在質變前夕。
3.放款
對網絡借貸而言,一般會在放款的同時完成電子合同的簽訂。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現有流程,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將電子合同和借款人的必要數據上鏈,同時將數據共享給公證、司法仲裁機構和互聯網法院,為后續的貸后管理及逾期處置做好準備。
4.貸后監控
貸后監控將影響貸款的回收率,定期貸后檢查必不可少。目前網絡貸款行業在貸后監控環節已經逐步降低人工比例,但是,鑒于借貸業務模式和放款種類的限制,無法做到完全的自動化操作。
若借貸過程中引入通證模型,則可以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事先制定貸后檢查規則,由事件觸發智能合約自動預警,自動執行停止放貸,通證資產凍結等操作。可以在第一時間對風險事項進行處理,避免人工處理滯后帶來損失。
5.逾期處置
當貸款逾期和出現壞賬的時候,將引發催收和擔保實現,即要求處置抵質押品,或者要求保證人履行擔保職責。現實生活中,這個處置流程一般都需數月。而資產上鏈后,通過智能合約可輕易實現借款人或保證人鏈上資產的處置,極大的提升網絡借貸的效率。投資人在逾期等問題上面臨的風險降低之后,會促進更多的資金進入網絡借貸行業,從而改變行業的困頓之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