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人可以說清楚這種理想的場景是否會變成現實,但下面這個說法可能是有爭議的:
區塊鏈業務的公司盈利能力低于它的競爭對手。但就目前而言,讓我們堅持它的座右銘:“減少中間人的傭金”,因為公司本身就是網絡節點和最終用戶之間的中間人。當然,這個數字僅用于簡單比較,框架中的成本、價格和價值具體部分可能因公司而異。
截止到目前,看起來似乎是一場艱難的比賽——相對于現有的競爭對手,區塊鏈業務在價值、價格以及成本方面都沒有強勁的優勢,看上去前景黯淡。低效率的成本太高,消費者習慣使用“免費”服務,區塊鏈的理念是否能夠吸引大眾消費者還難說。 讓我們看看這種不確定性的光明面——“創新者的窘境”,這個理論由Clayton Christensen在他的書“創新者的窘境:當新技術導致大公司失敗時”中提出。該理論闡述了新技術是如何顛覆現有市場的,它甚至導致一些巨頭出局。這本書描述了“顛覆性技術”的特征,這些特征改變了市場中的基本價值主張,并導致了巨大的突然的范式轉變,而此時最強且最大的玩家經常無法適應。 如果我們定義
區塊鏈技術為一種顛覆性的技術,它可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范式,甚至它不與科技巨頭競爭。難怪上述理論認為,相比于現有解決方案,顛覆性的技術最初提供的性能更差、容量更低。盡管在價值、價格以及成本框架方面可能無法告知我們區塊鏈有一個光明的前景,但區塊鏈的潛能可能以現有的范式是無法看到的。 我們還需要關注它是如何打破人們思考方式的一小部分的。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中間人傭金的“不合適”數量和中心化業務及經濟相關的問題。即使區塊鏈技術沒能解決這些問題并消失在空中,它留下來的東西也將持續下去并加速實際可行的下一個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好吧,讓我們志存高遠。 區塊鏈技術本身并不附帶“適當的”商業模式或價值框架。這個技術只是提供新商業模式應該適應的環境。沒有人能預測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把區塊鏈炒作變成實際的商業成功。區塊鏈技術不會向我們承諾人類歷史上最有利可圖的業務。然而,一個肯定的事實是,它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種可能性:顛覆中心化商業世界的新常態,在中心化商業世界中,最大化公司利潤曾被認為是一種美德。這是區塊鏈行業在艱難時刻應該始終堅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