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十八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會上,與會政協委員和專家、企業家代表暢談共享經濟的現狀和前景。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委員首先談起了共享出行。他分析認為,網約車的發展,在擠掉一些舊的行業空間的同時,也帶來大量新的發展機會,為老百姓出行和靈活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認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勢不可擋,尤其是在制造業領域,產能共享模式通過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重構供需結構和產業組織、為中小微企業賦能,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為激發創新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有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強大動力。
隨著共享經濟快速發展,一些地方發展與監管的矛盾日益突出。對此,劉世錦委員認為,應當鼓勵地方政府先行先試,搞一些彈性較大的指導意見或試行辦法,再總結經驗形成全國性法規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指出,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發展亟需轉變政府監管理念。“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監管,而政府監管又依賴于共享經濟發展。因為共享經濟的市場主體在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有天然優勢,在揭示、識別、控制風險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方面領先于政府。”劉尚希說,因此政府監管要從“裁判”轉向“領隊”角色,引領共治,實現人人參與,共建規則,人人遵守,人人共享。
“現階段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很多數據并沒有共享互用,成為制約發展的因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肖鋼表示,“以信用信息為例,政府部門的公共數據開放還不夠,共享經濟平臺獲取不到這些數據,既影響平臺對用戶進行身份審查認定與信用評價,又不利于共享平臺在經營過程中積累的數據與相關部門共享。”
“有時候并非政府不愿意開放數據,而是數據在開放后安全和監管責任難以落實。”全國政協委員、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賴明勇認為,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充分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創新監管方式,加速打通信息數據孤島。
“現在
區塊鏈協同計算技術已經可以解決數據安全問題了。”全國政協委員、
陜西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茜說,政府應下決心突破屏障,建立囊括多元主體的數據開放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陳百靈對此表示贊同。陳百靈說:“共享經濟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提升。我們要多一些耐心,給它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成長環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