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Ontology)創始人李俊表示,公鏈目前都在做應用,但是實際落地的突破還不明顯。公鏈發展到后面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業務場景、商業機制的設計以及在不同行業的拓展。這些難度都很大,挑戰很多,需要在不同的行業設計新的規則、新的商業流程,才能把
區塊鏈技術應用進去。
Zilliqa CEO董心書認為,公鏈最大瓶頸是如何深入到現有的業務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這是非技術層面的東西,既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機會。從長遠來看,區塊鏈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目前會有比較高的初始成本,這個成本需要多家一起分擔。
大家公認的公鏈最大瓶頸是性能,但呂國寧認為是下一代的方案開發進度和市場預期的不協調。2018年,EOS相對
以太坊,將交易性能提升了兩個數量級,引領了
區塊鏈游戲類應用的爆發。但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還不足以支撐繁榮的、有各類型DAPP的加密經濟生態。目前在開發中的公鏈項目,目標都是確保更安全、更高性能去支撐更多的應用和用戶,各家采用的技術方向都不一樣,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時間和市場去驗證。
馬昊伯認為有兩大瓶頸,第一是用戶入門門檻太高,既需要向公鏈支付費用,又太復雜,不像微信,大家一看就會用;第二是性能差,而且應用之間相互干擾。比如以太坊的TPS低,彼此資源不隔離。當時以太貓游戲一度導致以太坊擁堵,也影響了以太坊上的其他應用。
袁煜明認為,目前公鏈項目的瓶頸在于區塊鏈全生態建設。比如,ETH是個安全性很高的公鏈,它需要可擴展性強的Layer 2來配合,需要分布式存儲來存儲,這需要全生態技術覆蓋。區塊鏈不一定要很多條公鏈,但需要大家都在一個安全的生態下去擴展硬需求。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