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瘋狂,其來有自。
區塊鏈媒體的命運與
比特幣息息相關:
百度一下“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搜索指數,可以清晰的看到2018年開始兩者共生共滅的的關系。
從年初的17000美元,到年中的7000美元,再到現在的3500美元上下,隨著比特幣價格雙重腰斬之后,礦機廠商、交易所、項目方、風投、媒體,整個區塊鏈產業的各個環節都開始崩塌。
區塊鏈媒體也不過是整個行業的陪葬品之一,它們隨風而起,又隨風而逝。
“整個
數字貨幣就是個流量生意”,在
幣圈早早發跡的寶二爺郭宏才曾總結說。其中深意在于,幣圈的流量,等同于攜資金而入的韭菜,等同于讓韭菜的錢指哪打哪。
幣圈需要造勢,媒體是掌控話語權最好的工具,如果再加上名人站臺,不明所以的韭菜們很快就帶著錢入場了。
王利杰曾在《我過去一個月賺的比過去7年都多》文章講述了自己的見聞:很多在VC圈幾乎拿不到錢走到破產邊緣的企業,一旦加上區塊鏈的概念,再配上一份商業計劃書,拉幾個所謂的幣圈大咖站臺,然后就能在一路同盟的掩護下,登上數字貨幣交易所(這個世界的納斯達克)
ico,收割全世界的小韭菜。真正有價值的
區塊鏈項目不是沒有,而是太少。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浮躁和狂熱,本來踏踏實實搞開發的人也坐不住了,買點幣每天看盤炒幣,心都飛走了。
區塊鏈媒體的繁榮,正是因為源源不斷的ICO項目需要為他們“唱贊歌”的人。
據鉛筆道報道,區塊鏈媒體的文章大多非原創,內容從各大媒體(含國外)轉載;文章占比最大的是1000字以下的短資訊;公司報道數量較少,字數在1500至3000字。
多位受訪者表示,區塊鏈媒體收費都是明碼標價,不過他們不直接要錢,而是收取比特幣或以太幣等。
利用報道炒幣,是區塊鏈媒體獲利的另一種手段。據雄心財經出品人王冠雄說,區塊鏈或比特幣的新聞,很容易引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通過新聞炒作,影響比特幣的價格,很多人可以從中牟利。
“人民創投網”的文章直指,區塊鏈垂直領域頭部“媒體”金色財經的創始人杜均,同時也是數字貨幣交易所
火幣網、節點資本的創始人。身兼數字貨幣“媒體”、承銷商、做市商三重身份,金色財經不單是一個服務于投資者的媒體平臺,更像是為“割韭菜一條龍”服務的一個重要工具。杜均更被媒體戲稱“超級莊家”。
回望來處,區塊鏈媒體的結局從開始就注定了,一個早期的畸形市場培育出的媒體,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一派虛假繁榮,終于難逃被修剪的命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