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PR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全球
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數據范圍為2017年全球公開公告的專利數量,包括發明申請、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
根據這一排行榜,前100名中,中國入榜的企業占比49%,其次為美國占比33%;阿里巴巴排名第一,美國銀行排名第二。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根據榜單統計了前20名的企業,其中有14家為中國企業,它們分別是:阿里巴巴、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
北京瑞卓喜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通付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科學技術研究所、
深圳前海達闥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聯通集團、
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云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眾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術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從這些企業的業務范圍不難看出,
區塊鏈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探索已經涉及到了
金融、通信、科技等諸多領域。
無獨有偶,超凡知識產權在幫助本報進行的區塊鏈技術檢索中也發現:從技術全球分布來看,區塊鏈相關的專利在中國的布局領先于其他國家,除了中國之外,美國布局也較多。在汪嬋看來,“區塊鏈所采用的這些底層技術,本身已經很成熟,所以現在有商用的很大一部分企業都是利用區塊鏈的這些底層技術搭建其區塊鏈架構,從而最終實現其應用目的。”
好的產品首先得有一個好的應用場景作為切入點,只有好的應用場景才能充分體現其市場價值。對于區塊鏈來說,底層技術已成熟,如何找到一個好的成熟的應用場景,能夠切實貼合用戶需求尤為重要。此外,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結構決定了其只有在大平臺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IBM作為分布式計算技術的領先者,在區塊鏈技術儲備方面絕對具有領先優勢,但真正能使區塊鏈發生效力的,可能會是互聯網公司。
在這方面,阿里是典型案例,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在區塊鏈的專利布局方面,全球第一,布局區塊鏈專利65件。騰訊也在區塊鏈方向布局了大量的專利,截至目前公開專利17件。由此可見,它們在區塊鏈方向已有充分的技術儲備,如果探索出好的應用場景,自然會推出相應的區塊鏈業務。
(原標題:區塊鏈:爆紅“概念”下的野蠻生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