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們看到一方面監管制度和
金融風險的控制正在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適應和進步,另外一方面新興的金融創新工具也需要適應現有的金融制度安排,控制過熱發展帶來的風險。
最近,由于許多國家都對
區塊鏈行業頒布了相應的監管政策,關于數字金融與區塊鏈相關政策法律的解讀也被行業人士重視起來,引發了國內區塊鏈行業的巨大關注,那么,關于區塊鏈法律監管措施的海內外現狀到底是什么情況?與以往對傳統行業的監管制度相比區塊鏈行業的監管又有何不同?這些問題引起了筱靜觀察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興趣。
《筱靜觀察》第18期,我們邀請到美國CFPB前高級官員全丹、易寶支付創始人兼CEO唐彬以及國際區塊鏈財稅標準協會IBATA秘書長丁永強,和主持人葉筱靜一起討論區塊鏈的法律監管政策相關的行業話題,本期文章基于討論的內容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度評述。
(左 全丹 葉筱靜 唐彬 丁永強)
無異議函與監管沙盒
嘉賓全丹首先為我們介紹了無異議函和監管沙盒的產生背景,以及這兩個概念所代表的美國金融監管層在區塊鏈相關法律法規上的一些嘗試。
美國CFPB是奧巴馬政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為了防止新的金融風險所成立的機構,于2011年7月21日正式運營,負責監管資產在100億美金以上的美國金融機構,是隸屬于美國財政部管轄的專業機構。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告,該局負責“促進公平和透明的抵押貸款,信用卡和其他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司法管轄權包括銀行,信用社,證券公司,發薪日貸款,抵押貸款服務業務,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救濟服務,收債公司及其他金融公司。 而美國最早倡議監管沙盒框架的機構正是消費金融保護署(CFPB),它在2017年9月發出了第一張無異議函。
然后全丹介紹了監管沙盒與無異議函監管機制的細節,這是CFPB在金融監管角度上做的重要創新嘗試。事實上,2016年英國金融行動監管局(FCA)首先推出了監管沙盒,它包含四個部分的功能:一是加速審批,二是個別指點(即對每一個公司一事一議),三是無異議函,四是寬免。由于英國的法律被歐盟限制,以及英國國內的法律約束,FCA并沒有發出任何一份無異議函,主要的職能集中在加速審批上。而在美國,審批權基本上都在州當局,聯邦當局除非成立銀行才由OCC(Office of Comptroller of Currency,美國貨幣監理署)簽發。CFPB沒有審批權利,所以重點放在了無異議函上。
所謂無異議函,就是在監管沙盒中所實施的一種措施。它的最大好處是,作為監管部分無法判斷某項創新帶來的風險時,通過這樣的機制保證金融創新者能夠在法律框架內進行適度創新并控制風險,將創新的項目作為法律的灰色范疇進行試驗,并對創新的后果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免于法律的處罰。換言之,監管沙盒可以通過法律機制來保障創新與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
在美國銀行監管部分,CFPB是唯一一家推出如許政策的機構。其中無異議函是沙盒監管控制風險的重要方式,監管機構通過無異議函表達對某個企業金融創新的積極支持,一方面是鼓勵金融創新的新產品和新科技,另外一方面是通過監管沙盒設置保護措施,不讓風險盲目擴大.
全丹認為美國在設置監管沙盒和無異議函上的創新嘗試值得借鑒,監管沙盒很大程度上是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也控制創新帶來的風險。雖然沙盒機制總體來說是英美法系的國家在運作,但是大陸法系的日韓等國也在嘗試,因此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法律監管創新機制借鑒。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