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
區塊鏈技術正在一個從2.0時代到3.0時代過渡和發展的階段。1.0是沒有可能去產生上述的這些應用場景的,2.0因為有了可編程的智能合約相關的技術,所以產生這些應用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3.0時代就進入逐步迭代發展的過程中。
嘉賓冒志鴻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要通過第一性原理來看待區塊鏈的發展。對于1.0時代的區塊鏈來說,它是一個分布式賬本。這個賬本上的所有節點都保存了所有交易相關的信息。最典型的這種設計方案是
比特幣引進的UTXO這種方式,也就是說分公司賬本上只有交易記錄。
2.0時代
區塊鏈技術本質產生了變化,就是分布式賬本上不但有交易,還有代碼。最典型的應用
以太坊在區塊鏈技術上是本質的提高。換言之,就是說它不僅僅上面可以有交易記錄,還可以加入代碼,這個代碼在區塊鏈上運行后,就使得區塊鏈的一些技術特性能夠得以擴展,能夠實現更加可信的代碼邏輯。
3.0時代的區塊鏈,我們認為區塊鏈上只有這些代碼應用還不夠,因為真正的應用的業務邏輯更復雜,所以我們要在這個鏈上放更多的業務邏輯。隨著業務邏輯的復雜提升了整個生態的復雜度,也使得區塊鏈的應用能夠得到極大范圍拓展。
正因為如此,區塊鏈3.0時代實質就是“區塊鏈+”時代的來臨。正如嘉賓冒志鴻所說,他認為最終區塊鏈會變成一個技術架構性的東西,也就是說幾乎每行每業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使用區塊鏈的特性來獲得一些有價值的幫助。也就是說,雖然在最早期的
區塊鏈應用,比如說比特幣本身作為一個區塊鏈,同時它也是一種協議,它還是一種應用,這個應用只有一個作用,就是比特幣這個場景。但是將來的區塊鏈可能會把它細分,這樣就使得他們可以承載更多的東西,從而形成了“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簡而言之,區塊鏈技術發展從1.0到3.0,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迭代和不斷復雜的生態,從簡單的應用場景到復雜的業務邏輯逐漸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去實現。因此,未來會形成從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到應用協議再到具體應用的細分邏輯,從而使得“區塊鏈+”成為現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