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
幣圈算經歷數次大起大落,見證了各種空氣幣被捧上天,也經歷了主導幣本位的
比特幣暴跌不止。單從幣價的角度而言,寒冬的確蒞臨,各位韭菜想必也已經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抱團取暖。然而,當我們撥開這些表面的沉浮,把視角放在支撐整個行業的底層
區塊鏈技術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馬克思的一句名言:歷史總是在曲折中進步,螺旋式上升。
我們從Google專利上獲取數據,分析了過去一年區塊鏈行業申請的專利數,發現雖然從2018年以來幣價一路下跌,行業內的技術專利卻穩步上升(見下圖)。至少從這個角度,我們能看到區塊鏈業內的極客們還在穩步提升技術,給這個行業添磚加瓦。
此外,我們分析了這些區塊鏈專利所屬的國家分布情況(見下圖)。該圖說明,在過去一年
區塊鏈技術角逐上,美國以36%的專利數占比成為過去一年申請區塊鏈專利技術最多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是中國,專利數占比29%。這從某種角度也反映了區塊鏈技術人才相當一部分集中在中美。
接著,我們對中美兩國區塊鏈技術專利的所屬者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并繪制了兩張詞云圖:
該圖展示了中國地區區塊鏈專利技術所屬者名單,字體越大表示該機構或個人持有的專利數越多。據google專利統計,從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底,全球發表的區塊鏈專利技術共3552項,其中專利號顯示為中國的共計1016項,美國1264項。阿里巴巴、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各持有20項專利,成為過去一年中國區塊鏈專利數發表最多的機構,其次是中國聯通,發表專利17項。
對比中國地區的數據,上圖展示了美國區塊鏈專利技術所屬者名單。其中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以78項專利獨占鰲頭,占過去一年全美區塊鏈專利總數6.2%,緊隨其后的是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發表專利36項,排名第二。
在這里,我們想分享幾個有趣的點。
第一點,盡管中國政府在大陸市場嚴禁數字貨幣交易,但中國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區塊鏈技術的研發。這說明政府本身還是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只是憚于行業監管的缺乏。
第二點,銀行業在區塊鏈技術專利上貢獻了非常可觀的數量,這說明對于下一代更優化、摩擦更小的支付系統或者記賬方式,區塊鏈是有利的候選者。
第三點,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強勢入場。在締造阿里
電商帝國三十年后,馬爸爸又在馬不停蹄布局區塊鏈了。不過,區塊鏈的結構可能會顛覆當今科技巨頭的壟斷盈利模式。誠然,區塊鏈技術中高效的點對點支付定能為阿里的跨境支付所用,但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帶有區塊鏈基因的新玩法。
第四點,區塊鏈行業的專利技術大有被銀行和科技公司壟斷之勢,這同時也說明該行業門檻不低。當下的普通大眾更多的是通過買賣數字貨幣來接觸這個行業,大部分人其實并不關心幣圈背后鏈圈發生了什么。
綜合來看,在區塊鏈專利技術的發表者中,不乏各大銀行,科技公司,咨詢公司,零售商巨頭,高校研究所等。這說明即便寒冬蒞臨,相關業界學界都在蓄力積累技術穩步推進整個行業的發展。這在當前整個市場信心回落的時候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當然,最后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說一句:幣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