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2092
    • 0
    • 分享到

    麥肯錫《中國的選擇:抓住5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機遇》報告:中國80%經濟利潤都流向了金融業

    2018-12-3 09:39

    來源: 今日頭條 作者: 石澤杰

    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測算:中國80%經濟利潤都流向了金融業


    80%的利潤到了金融行業,或許還有15%到了房地產行業。經濟利潤高度集中于金融行業并不健康,有損經濟發展,同時,拖延解決金融機構的問題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麥肯錫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測算,中國金融行業的經濟利潤占到中國經濟整體經濟利潤的超過80%,美國該比例僅為逾20%。

    這份題為《中國的選擇:抓住5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機遇》的報告顯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四年中,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收益)占比還較低。危機爆發后的四年,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占比大幅攀升;同期,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占比進入負區間。而在2012年到2014年間,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占比進一步攀升;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經濟利潤回到正區間。

    目前中國經濟80%左右的經濟利潤都是在金融行業,這一比例在全球可能是最高的;美國的這一比例,在20%左右。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席主席、該報告首作者華強森(JonathanWoetzel)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指出。

    對于經濟利潤這一概念,他解釋稱,其與一般所說的(會計/營業)利潤的差別在于,需減去資本成本。相當于考慮進機會成本——這些資本本來可以在不同的行業分散使用。對于一些仍然有正的營業利潤的企業來說,一旦將資本成本減去,經濟利潤就變為負數。

    對于整個經濟體來說,基本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稅。華強森說,每個人都要付這個稅,付給金融行業。

    報告稱,這一對中美兩國經濟利潤的測算是基于超過3500家中國上市公司(營收相當于中國2015年GDP總量的55%)和7000家美國上市公司(營收相當于美國2015年GDP總量的85%)的數據。

    針對資本成本的計算,報告注釋稱,對非金融企業,資本成本為投入資本乘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對金融企業,資本成本為股本乘以股本成本。

    華強森表示,中國金融行業的經濟利潤那么高,不是因為他們有競爭勢——中國的金融行業跟國外的金融行業效率差距非常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融行業是受保護的——不管是從書面政策還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進入這個行業有很多障礙。現在中國的經濟利潤大部分集中在金融行業,這個肯定不是那么健康的,對整體經濟運行會有影響。

    報告還寫道,中國國有企業獲得的貸款占到銀行貸款總量的50%以上,這讓那些業績不良的公司得以生存下來。此類公司在金屬、采礦和化工等傳統行業中數量尤其多,而這些行業的整體利潤也都為負值。而在美國,經濟利潤則更廣泛地分布在各個行業中,并隨著經濟周期而變動。

    報告還指出,中國如果能將當前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向生產率主導的模式,能在2030年前新增5萬億美元的GDP和家庭收入。報告稱,目前中國各行業的生產率僅為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15%至30%。華強森表示,中國目前僅越有20%的企業生產率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生產力主導模式不僅能推動長期增長,還能有效減少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并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報告稱,到2030年,消費占比將可能從目前的38%增長至49%,而在現行的投資主導模式下,該比例只能達到40%。

    對于銀行業面臨的壞賬問題,報告分析稱,中國有能力出資拯救銀行業,但拖延行動將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該報告假定銀行繼續向低效、高風險企業放貸,且企業表現持續惡化,估計了該情境下3年內資本結構調整的要求,來預估銀行業可能面臨的代價。在該情境下,中國銀行業的壞賬率將增至15%,潛在貸款損失總額(包括影子銀行業務)會從3.9萬億元人民幣增至11.5萬億元人民幣。

    這就意味著到2019年,銀行的資本重組將耗費8.2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目前GDP總量的12%。換言之,如果中國繼續延續現有的發展模式,每年處理壞賬的花費將增加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幣。

    “我們相信中國有能力支撐并推動這樣的拯救行動。”報告寫道。中國的政府負債約占GDP的50%,德國和美國該比例在80%至90%之間,日本則為240%。將負債占比GDP增至65%,就能為中國新增10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足以滿足極端情境中8.2萬億元人民幣的調整成本。

    根據中國財政部數據,截止2016年4月,中國政府管理著123萬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出售部分資產也能帶來更多的資金。報告稱,自2010年以來,政府控制的土地資源每年能產生約3.5萬億元人民幣的稅收。此外,中國還擁有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必要時也可動用”。

    銀行和影子銀行繼續向業績不良的公司放貸的時間越久,處理壞賬的成本就越高,對經濟的打擊也就越大。報告寫道,一般而言,一國需要3至7年,才能從金融危機中恢復。在復蘇期間,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必然低落,這也必然影響增長軌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