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IT領域幾十年一遇的大技術,就像當年的互聯網一樣,會席卷整個產業改革。從某種角度來講,比當年的大數據和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更深。當前我國各個企業都在積極的探索區塊鏈,正在從
金融向
供應鏈、社會
公益、文化娛樂等行業和領域加快擴展。雖然
區塊鏈應用還處于早期階段,各領域發展程度不均衡,各行業和場景的應用還有待成熟,但是有必要在即將爆發的時期制定相應的政策予以支持與管理,才能更好的推動區塊鏈發展。
工信部加快制定區塊鏈標準
國內的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當年10月,由中國
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
論壇編寫并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中首次提出中國區塊鏈標準化路線圖即標準體系框架,將區塊鏈標準分為基礎、過程和方法、可信和互操作性、業務和應用、信息安全五個大類。通過梳理國內重點企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現狀,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編寫完成了基礎類標準《信息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參考架構標準的研制有利于統一對區塊鏈的認識,對各行業選擇和應用區塊鏈服務、建設區塊鏈系統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截至2018年5月,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等10項國際標準已完成立項,進入研制階段。總體上看,國內國際區塊鏈領域的標準正處于培育期,大部分關鍵性標準處于研制階段或尚未開始研制,隨著標準化工作的持續深化,更多關鍵性標準的研制和投入使用,將為規范和促進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標準化籌備工作的推進和完成,國內國際標準化組織完成對標準化的鞏固初步落定。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區塊鏈標準化將進入關鍵發展時期,標準研制等工作將加快進程,將有更多研制成果出現,尤其是在基礎標準和通用技術標準等方面。目前,我國在區塊鏈標準化領域已有了一定積累,尤其是標準體系預研方面的進展明確了區塊鏈的標準化方向和路線圖,這些都為我國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未來我國能否抓住機遇,在國際區塊鏈標準化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對國內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