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確權困難的問題一直存在,
區塊鏈與
token的結合讓大家看到了對大數據時代進行數據確權的希望。
數字資產屬性復雜多變,難以準確定義,同時易于篡改,溯源困難,因此難以確權,同時維護成本高昂,中心化的數據庫一旦受損,所有數據毀于一旦。
如果運用
區塊鏈技術,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儲模式首先能夠保障單一節點的數據損壞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節點,造成數據損失,擁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時還擁有互相監督驗證及公開透明等優勢,能夠解決數字資產易于篡改,溯源困難的問題,因此,融數鏈認為能夠通過區塊鏈構建一個簡單易用,公平公正,安全可控的數據價值轉換網絡。
但數據要實現在這個價值轉換網絡上流通還需要一個類似于貝殼那樣的價值交換介質存在,這個介質就是Token,融數鏈期望通過建立個人的區塊鏈數據檔案,融合企業、政府等數據來源渠道,建立以個人為中心的數據授權、交易平臺,數據的價值與Token綁定,通過Token實現數據和信用在不同平臺的流通。
當然,我們還要看到區塊鏈技術并非全無漏洞,現階段還有許多技術問題尚待解決。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Token必須能夠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并且價值較為穩定。
之前大火的
ico,就是一種發行Token,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的形式,但ICO沒有清晰的價值邏輯,完全通過交易、炒作來影響其替代價值,價值沒有下限也沒有上限,大部分都是投機工具。
ABT應該是將來Token發行的主要方向,近來大火的STO本質上也是ABT的一種形式。
ABT是一種資產證券化模式,就是依托有固定產出的現實資產發行Token,使資產通過可交易Token獲得流動性溢價。而STO則是將現實中已經存在的
金融資產或權益進行代幣化,例如公司股權、債權、知識產權、信托份額或黃金珠寶等實物資產,都可以轉變為鏈上的數字資產。
無論是ABT還是STO,都是為了保證Token的實際價值,因為只有這樣,Token才真正具有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區塊鏈才能通過智能合約,為通證賦予更豐富的、動態的用途,最終推動數據交易生態發展,讓所有角色都能在生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個人成為真正的數據掌控者,企業可以合法合規的使用數據,促進業務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公開渠道,以更加便捷,可信的方式獲得數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