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過10年之際,
區塊鏈開始從熱鬧的炒幣“博傻游戲”,轉向在一些產業和領域落地應用。
作為
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天然地與各種
數字貨幣緊密關聯。從2008年11月中本聰發表《比特幣:電子現金》論文開始,到各種數字貨幣現身市場受到熱捧,及至監管層戳破泡沫,
幣圈趨冷。區塊鏈也隨著幣圈的變化感受冷暖。
這一年幣圈和鏈圈的境遇迥然不同。一方面是“幣圈”進入瓶頸期。從數字貨幣價格持續熊市,到
OKex、
FCoin等數字貨幣交易所陷入維權事件或負面輿論,都在印證這一點。但另一方面,“鏈圈”的應用正在逐步落地。從
雄安新區上線的國內首家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工程資金管理平臺,到工信部發布《2018年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推動組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一步一個腳印。
當然,轉變的過程并不平坦。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區塊鏈在落地應用中的技術安全。以數據存儲為目標的
區塊鏈應用很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重災區”,行業亟待建立嚴格的安全標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