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
區塊鏈技術最近幾年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技術路線仍在不斷地發展進化,現有已開展的應用探索后續也可能面臨底層架構升級等問題。結合業界的相關實踐,我們認為在商業領域,特別是
金融業在開展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時,需要在實際決策和實施中統籌考慮業務適用性、技術成熟度等各方面的問題。
一是如何找到區塊鏈的最佳適用場景。在節點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的效率真的比傳統數據庫效率更高嗎?鏈上的數據是不可篡改,但如何保證上鏈之前的數據是真實的、準確的?這些問題都有待研究。所以從實際出發,區塊鏈當前還只是更多適用于跨機構業務合作以及數據共享的業務場景。例如,采用平等開放的
聯盟鏈應用模式,可以降低研發成本,有利于業務推廣及某些業務生態環境的建立。在應用場景探索及試點過程中,目前可能還是要將重點先聚焦在并發度不高、吞吐量較小、信息敏感度低的輕量級業務場景,今后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持續發展,再逐步用于其他業務場景。
二是需要盡快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傳統技術架構在業務支持、風險管理、監管合規和系統兼容方面已經比較完善,而區塊鏈技術在系統穩定性、應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還沒有業界廣泛認可的通用標準。例如,是否需要考慮采用硬件加密方式進行信息加固,如何有效管控智能合約的安全漏洞風險,如何提供有效的數據檢索及分析技術等。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標準還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核心是區塊鏈的主導權問題,實際情況已經表現出一些值得重視的苗頭,一些不同業務領域的核心企業均希望控制相應區塊鏈創新的底層平臺的主導權,以便維護自身商業利益。如果這種現象發展下去,不僅難以形成統一的發展路線,很難形成規模化發展,也會造成很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同時更會帶來某種程度上的技術壟斷、信息數據壟斷,這些問題解決不好,都會制約
區塊鏈應用的普及和良性拓展。
三是要充分解決區塊鏈系統的效率問題。在實踐當中,區塊鏈能否大規模應用的一個核心問題還是規模與效率的問題。在鏈上節點數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何保障系統性能和處理效率是一個大問題。由于節點性能和共識機制等因素,
比特幣、以太幣目前處理速度和銀行記賬系統每秒萬級以上的處理效率相比,還相差太遠。不徹底解決系統效率問題,區塊鏈還是只能局限在低頻應用中,無法快速普及到真實世界里的大量商用場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