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周二(11月6日)消息,央行發布工作論文。論文稱,不要夸大或迷信區塊鏈的功能。區塊鏈應用要立足實際情況。目前區塊鏈投融資領域泡沫明顯。
總的來說,目前真正落地并產生社會效益的
區塊鏈項目很少,除了區塊鏈物理性能不高以外,區塊鏈經濟功能的短板也是重要原因。應在持續研究和試驗的基礎上,理性客觀評估區塊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一是不要夸大或迷信區塊鏈的功能。這些年的行業實踐已經證明一些區塊鏈應用方向是不可行的。特別是,現代
金融體系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各種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只要有助于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便利性,就會融入金融體系。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技術創新對金融體系產生過顛覆性影響,區塊鏈也不會例外。
加密貨幣供給沒有靈活性,缺乏內在價值支撐和主權信用擔保,無法有效履行貨幣職能,不可能顛覆或取代法定貨幣。區塊鏈的匿名特征反而會增加金融交易中反洗錢(AML)和“了解你的客戶”(KYC)的實施難度。
但也要看到,我國的一些國情提供了實踐區塊鏈的機會,比如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有助于緩解我國票據市場分散化的問題。
二是區塊鏈應用要立足實際情況,不要拘泥于一些過于理想化的宗旨。比如,用科技來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難的,在很多場景甚至就是烏托邦。再比如,去中心化與中心化各有適用場景,不存在優劣之分。現實中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完全的中心化場景都不多見。很多區塊鏈項目從去中心化宗旨出發,但后期或多或少引入了中心化成分,否則就沒法落地。比如,區塊鏈外信息寫入區塊鏈內,往往需要一個可信任的中心化機構,完全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
三是目前區塊鏈投融資領域泡沫明顯,投機炒作、市場操縱甚至違規違法等行為普遍,特別是涉及公開發行交易的
token的項目。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防范金融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