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年初以來,中國政府就收緊了對該國大額資產投資者的相應政策,這些投資者將財產轉移到海外以避免大額的稅款,中國政府的政策可能會導致當地投資者轉投加密貨幣等替代資產。
中國投資者依賴著瑞士的離岸銀行業、
香港房地產市場和外國股票市場,他們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囤積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產、資產和現金。
但目前
金融當局已經開始打擊那些在海外市場積累大量財富的投資者。
投資者會轉向加密貨幣嗎?
最近的幾個月中,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與83個國家機構進行合作,這些機構都遵循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制定的共同報告標準(CRS)。
中國政府與經合組織和CRS的合作,預計將使中國與維爾京群島、百慕大、盧森堡、瑞士和巴哈馬等國家和地區進行直接的溝通與合作,這五個地區的投資者往往都依賴于在離岸銀行業中節省大量資金。
上個月中國政府披露,CRS和OECD下的所有83個國家將與中國政府分享其公民所持有金融賬戶的相關數據,允許政府監控高端大額資金投資者。
中國大陸投資者的投資首選是香港的房地產領域。中國內陸的個人可以很容易地在香港設立空殼公司,并申請企業銀行賬戶,此舉可以將資金從內地轉移到香港,進而通過該賬戶投資香港房產。
中國大陸投資者涌入香港房地產市場導致公寓保費大幅上漲,造成房地產泡沫,使當地居民購買房產更具挑戰性。
中國政府想要限制資金從內地流入香港房地產市場十分困難,因為它需要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銀行合作過程來審查和監督每一筆大型交易。
但是,政府可以對持有大量海外資產和離岸儲蓄賬戶現金的個人投資者進行打擊。
像
比特幣和
以太坊這樣的加密貨幣,目前來看是香港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之外的唯一替代品,可以供本地投資者儲存大量資金。加密貨幣與更廣泛的金融市場之間缺乏相關性,這可能會吸引投資者,將其作為避稅港以抵御全球經濟。
場外交易市場活躍
總部位于香港和
臺灣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執行官曾鈺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場外交易(OTC)加密貨幣市場在政府實施全面禁令后仍然十分活躍。
曾鈺成說道:“對外國平臺的最新警告和可能增加的監控針對的是一批自稱為外國實體的小型交易所,但事實上他們在中國經營,聲稱將業務外包給中國公司。”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