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財經》:據觀察,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經濟學界尤其是國內經濟學界對風起云涌的
數字貨幣風潮采取了“適度高冷”的態度。由此,有觀點認為,經濟界面對風起云涌的數字貨幣風潮集體失語。事實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么?
楊東:數字貨幣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和貨幣現象,應該有一個群體在研究甚至發聲。我們可以看到,研究機構或是企業,近年來都在加緊對數字貨幣的研究。2016年11月,中國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旨在培養數字貨幣高層次人才,開展數字貨幣研究、咨詢、發展規劃及相關活動,是經過有關部委批準的、具有合法牌照的非盈利單位,致力于促進數字貨幣行業的科研與實踐融合發展。目前,
杭州市、
深圳市、
貴州省已經成為爭奪央行數字貨幣試點的三大熱門地區。杭州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錢塘江
金融港灣的規劃建設,其中包括
區塊鏈產業。杭州市將打造全國首個區塊鏈產業園區,落戶在西湖區互聯網金融小鎮,周邊有螞蟻金服、網商銀行、浙大及其科技園等知名企業與園區。理論推動實踐發展,實踐又會促進理論的完善,隨著數字貨幣的進一步實踐,其相關理論也會更加完善。
《核財經》:這一波的人類社會“數字文明的變革”即將到來,中國應該做哪些準備才能抓住機遇?
楊東:一方面,完善相關政策法律,為這場變革的到來保駕護航。另一方面,要大力培養相關人才。大家對于
區塊鏈技術的人才培養,一直重視不夠。
當務之急,恐怕是國家與地方政府的人保部門、工信部門,需要有一些專門的培訓培養機制,(包括)對青年的技術人員培訓,對中層的管理人員培訓,對高端的企業家的培訓,采用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方法。教學的側重點,還需要有理論實踐。國內、國外的各種復雜的培訓體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去推動。人民大學,聯合社會相關機構也在做準備培訓工作,中期、短期、長期的都在準備。區塊鏈需要“政、產、學、研”合作的一個機制。
《核財經》:現在的經濟學是什么?誰會成為未來的發展經濟學?
楊東:經濟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研究經濟學還是要為實體服務,2018年“兩會”提出諸多關于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的提案,應當給我們一些啟示——我們應當利用新的技術進行改革,發展經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金融市場的痛點太多,所以也是過去五六年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科技能夠迅速崛起一個主要原因。
現在即將迎來一場新的數字貨幣浪潮,如果我們抓住機會,抓住新的技術應用,不僅金融領域,還有非金融領域應用,都能夠促進中國的改革,促進經濟的發展。目前來看,像集團內部、像
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
聯盟鏈的應用,包括
農業農產品溯源、食品安全,是很大的痛點。
能源、醫療、電子存證、工商登記等領域也有很大機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