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人們普遍認為通證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幣”的概念,它將產品生產者、使用者、驗證者對立、不可調和的關系變為統一的、互惠互利的關系。那么,如何判斷
token的優劣?
區塊鏈Token之正邪邊界何在?通證經濟為什么被認為能夠帶來新一輪數字經濟革命?
圍繞種種問題,“鏈圈”與“
幣圈”已經進行了大量討論。至于討論結果,可以說觀點林立。就前述有關問題,《核財經》日前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
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教授進行了專訪。
Token是價值承載和流通的必需
《核財經》:到底什么是通證?它的最主要定義是什么?
楊東:Token,也就是所謂的代幣,是近來在市場上各路開發者基于如
以太坊這樣圖靈完備的區塊鏈腳本,通過智能合約創建不同的應用程序而發行的代幣,用來管理平臺、給投資者分紅、鼓勵投資者參與社區建設等,保持整個應用程序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其本質是數字化的權益憑證。
《核財經》:如何判斷Token的優劣性?區塊鏈Token之正邪邊界何在?請您舉例說明。
楊東:壞Token的特點:一、把項目主體自身盈利作為Token升值的唯一方式,比如所有承諾以利潤公開回購或者是承諾持有Token分紅的。二、將其使用場景中的Token換成其他中心化虛擬幣,如Q幣、積分、鉆石、豆子等,并不影響整體使用場景;換成法幣交易,也不影響整體使用場景。很多項目創始人開始打區塊鏈的主意,想趕上發幣的風口,就想照搬自己原體系中的積分制度和獎勵制度發行一個幣,美其名曰Tokenize。三、現階段和實體經濟聯系過于緊密的。
好Token的特點:一、擁有自身應用體系,在某個邏輯閉環的場景中充當價值傳遞,用于交換有價值的虛擬物品、資產和服務,包括但不限于算力、帶寬和儲存。二、代表了某種虛擬環境下資源的使用和分配權力,同時對該環境下
社群規則的建立和修改擁有投票權力,以實現自治手段。比如EOS。
《核財經》:成功發行Token要具備哪些條件?
楊東:第一,新生態在解決什么問題;第二,生態可能長成的規模有多大;第三,生態模型設計是否合理;第四,團隊是否匹配。
《核財經》:通證雖然與區塊鏈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彼此是最佳拍檔。為什么說Token對區塊鏈不可或缺?缺少
ico 的區塊鏈產業如何形成價值回路?如果脫離了
比特幣(Token),
區塊鏈技術是否還能夠邏輯自洽?Token可能是比區塊鏈更偉大的發明?
楊東:區塊鏈最重要的應用就是價值在互聯網上直接流通。通過實體或虛擬資產的Token化,將資產上鏈,實現資產的液化,能直接通過網絡來跨國界、短時差、低成本進行資產交易與轉移。資產液化能將資產進行分割,在鏈上進行全世界的流通,能打破地域局限。而平臺通過Token化,一方面可以進行平臺融資,為平臺的啟動和發展募集資金;另一方面,在鏈上產生用于資產交易的價值中介,實現鏈上資產P2P自由交易和流通,打破貨幣兌換的限制。Token是價值承載和流通的必需,是區塊鏈的正常運轉和價值流通,是公有區塊鏈的血液。
至于Token是不是超越區塊鏈的發明,通過Token將更多的資產(比如游戲、存儲、網絡、文化內容等)上鏈,激勵勞動者與創造者的勞動與交易,也許真的可以完全激活人類社會的價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